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华州区高塘镇:走出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富美之路

发布时间:2024-09-28 14:50:04

近日,正值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种植的2000多亩猕猴桃成熟时节。村民们忙碌于林间地头,采摘、装箱、运输……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客商来收购,每斤可卖到3元左右,保守估计我家的20亩猕猴桃,可收入20多万元。”柿村的郭铁栓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全镇2000多亩猕猴桃,亩产可达4000斤左右,亩均收入10000元左右。”高塘镇党委副书记苗彦海告诉记者。发展猕猴桃产业,促农增收,只是高塘镇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位于高塘镇魏家塬村的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园区种植有 “恐龙蛋”(又称杏李,是杏子和李子的杂交水果)、樱桃、猕猴桃以及西梅等,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果园。产业园建立果园采摘区、露营休憩区、亲子互动娱乐区、动物观赏区,形成集休闲、采摘、娱乐、观光、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深层次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发展“双赢”。园区实行“党委+公司+村集体”模式运营,村民除获得分红外,还能进园区务工获得收入。据统计,产业园全年劳务支出约150万元。高塘镇柿村大力发展猕猴桃支柱产业、光伏发电扶贫产业、清水莲菜旅游产业和柿子林产业。占地160亩的清水莲菜池不仅带动了群众灵活就业,还成为新晋的游客打卡地。

近年来,华州区高塘镇围绕红色引领、绿色崛起这一发展思路,整合生态、农业、文化资源,以农为基,以旅带农,以文兴旅,文农互融,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富美之路。

打造村级农文旅产业融合范例

据了解,渭南华州区高塘镇是渭华起义所在地,红色资源众多。为加快发展,高塘镇南堡村高标准建设“一地一馆一广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利用原有的桃园、水渠、古泉等资源,融入红色革命历史元素,建成集廊、桥、泉、林古典园林风格与休闲步道、娱乐设施配套结合的南堡文化广场;利用收集和整理的南堡村红色革命史和建设史修建了村史馆;硬化千亩竹林林间小路,为游客观赏竹林美景提供便利交通;利用闲置的3.5亩老核桃园,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2万元,建成“南堡印象”红色主题餐厅,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7万元。“我们建起了空心挂面加工厂,打造了南堡村竹艺社,推出南堡手工刺绣和手工花馍等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南堡村驻村第一书记贾思铭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红色旅游,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建设集学习革命精神、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当地美食于一体的田园文化综合体,不断提升‘红色南堡’的知名度。”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集“瞻仰先烈、参观学习、党性教育、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村级农文旅产业融合范例。

记者 张军建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