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今朝看华州》渭南市华州区: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发布时间:2024-02-16 10:27:22

(记者:白兵兵 罗倩 相超 刘斌 刘翠利)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各学校,不断挖掘本土非遗特色,将面花、剪纸等具有华州特色的“非遗”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与非遗“零距离”接触,走出一条非遗技艺、技能传承与教学教育的融合之路。

在南街小学面花社团的课堂上,华州面花区级非遗传承人马建丽正在向小学生详细讲解揉面、发面、捏制、点缀等基本要领,并手把手传授面花捏制手法,大家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地练习。

“我可以在课堂上做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学会了很多关于面花的知识,我非常喜欢它。”华州区南街小学学生胡雨晴说。

在课堂上,南街小学不断挖掘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资源,将“面花”制作纳入学生社团,让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提高小学生对面花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把华州区的文化名片之一面花艺术作为主要突破口,建立完善的社团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养成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华州区南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梁辉说。

在华州区职教中心的课堂上,渭南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惠海平正在给学生教授柿子的剪纸画法,同学们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一边小心翼翼地剪刻,指导老师则耐心地纠正手势。

“我觉得剪纸吧,它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剪切,但随着时间的深入,让我了解到剪纸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练习。现在,我已经有一定的能力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作品。”华州区职教中心学生孔晨妍说。

“自从学了剪纸以后,我发现它不仅是在手艺上面的非遗传承,而且是在文化上面有更深厚的底蕴。”华州区职教中心学生司卓鑫说。

在教学中,区职教中心不断发挥办学优势,通过职业教育形式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带入课堂,培养优秀的非遗人才,在剪纸传习室,同学们在体验中了解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既拉近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距离,也提高了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

“希望更多的这些年轻人他这个参与进来以后,把我们这个文化做大做强。”渭南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区职教中心非遗文化外聘教师惠海平说。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孙飞燕

初审:李雁鹏

审核:任建斌

终审:樊玮

编辑:孙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