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看华州》生命虽逝 大爱永存 孙宇鑫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交大医学部举行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刘磊   罗倩)6月10日上午,天使女孩孙宇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陕西省红十字眼库、渭南市红十字会、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老师及学生,孙宇鑫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加仪式。大家肃立默哀,所有人向孙宇鑫遗像行默哀礼。现场循环播放孙宇鑫的生平画面,大家无不为孙宇鑫这个23岁便戛然而止的青春生命深感遗憾,人们低声啜泣,步履沉重地鞠躬告别,表达无限哀思,孙宇鑫的姑妈宣读了她的遗言。

“(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了这个难题,让那些像我一样的人不再饱受痛苦折磨。”孙宇鑫姑妈说。

2000年4月孙宇鑫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毕业后作为一名白衣天使,辛勤工作在护理一线,去年,孙宇鑫被查出患有心血管肉瘤,她没有放弃,积极与病魔抗争,随着病情发展,孙宇鑫全身肿大,疼痛难忍,在得知自己病情加重后,孙宇鑫决定要捐献遗体与角膜。

孙宇鑫幼年丧母,父亲也生病卧床,命运坎坷的她在生活中总是乐观坚强、阳光积极,善良纯朴。2023年6月5日,因病情恶化,孙宇鑫带着对医疗事业无限的眷恋,走完了她短暂的23年人生历程。孙宇鑫生前奉献于医学事业,去逝后她也将以“大体老师”的身份继续为医学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每一个捐献的大体老师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一个家庭,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家人,他们愿意把遗体捐献给我们,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大爱,是对我们医学事业的一个支持,我们是非常的感恩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学生张苏凯说。

治疗期间,巨大的病痛折磨着孙宇鑫,而她却请求治疗医生减少用药,只为了更好地为医学研究服务,只为给受捐者留下更加健康的角膜。

“她身体就特别疼了,脸和脚全都肿胀了,她跟她姑妈说,你给医生说一下,在我疼的难忍的时候,给我只用吗啡就行了,缓解一下疼痛,我不想再用其他的药了,因为我的眼角膜我要捐出去救人,我的遗体还要给医学院进行研究。'”华州区杏林镇华盛社区副主任尚雪莲说。

“孙宇鑫这种大爱的精神,让爱和生命在奉献中延续,是我们华州人的骄傲。”华州区杏林镇华盛社区主任张宁说。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他们是无言良师,用自己的身躯诠释了无私奉献。

“我们全省目前志愿登记是21万余人,捐献了人体器官是1846个,捐献了遗体是380例,视力角膜是2076片,使6000余名器官衰竭的患者得到救治,使2000余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从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支持,在这里我也要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队伍中来。”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洁说。

虽然生命逝去,但孙宇鑫却用生命的余光为这个世界留下最后的馈赠,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重生”,她的无疆大爱和无私善举将永远受到我们的缅怀和赞扬。

来源:两区融媒中心

编辑:孙飞燕

初审:李雁鹏   李白冰

终审:贺维娜

编辑:电视中心孙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