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薯”光闪耀黄土塬——返乡能人秦艳军的科技兴农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09 16:10:32

​今年53岁的秦艳军是合阳县新池镇北沟村人,是陕西省甘薯产业的行家里手。他多次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聘请为“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被合阳县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聘请为“乡村振兴大讲师”,2022年荣获“合阳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2024年被评为“渭南市优秀科技人员”。

2006年,秦艳军开始接触红薯苗,一直在咸阳、临潼一带推广种苗。2010年,他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学专业的学习,掌握了大量农业技术,尤其对甘薯产业关键技术有独到见解与研究,被当地群众誉为“泥土教授”。

2018年,回到家乡的秦艳军经过认真调研、走访专家与种植户后,发现合阳虽有百年红薯种植历史,但面临品种换代不及时、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

为此,秦艳军多次外出考察,向红薯专家、技术人员请教学习。考察结束后,在自家地里搭起“科技擂台”,果断推广高起垄、膜下节水灌溉等技术,并积极引入秦薯系列品种,在提高红薯种植效率、品质与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合阳红薯的市场竞争力。

秦艳军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红薯亩产量在8000斤左右,不仅个头大,而且口感干面香甜、栗子味浓。每年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合阳红薯还入选2020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基地培育的红薯种苗除了满足省内市场外,还销往山西、宁夏等地。同时,秦艳军积极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薯专家,希望成立技术团队,侧重研发适合合阳本土种植的红薯种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他的努力下,2023年10月合阳县聚丰源红薯专家工作站揭牌。目前,工作站正在研发高效低成本脱毒种苗技术。

此外,秦艳军独创的“三教法”——地头教实操、夜校教理论、微信教应急,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水平。

如今,在秦艳军的努力与带动下,在合阳县黑池镇、新池镇、坊镇等地已发展了1040余亩红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合阳红薯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1.2万亩增加到3.5万亩,产值突破1.75亿元,带动全县6500户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在合阳县周边地区共发展红薯种植15万亩。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红薯的附加值,秦艳军建造了8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并试产。谈及未来,秦艳军信心十足地说:“试投产的粉条质量非常好,红薯身价肯定翻番。今年将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红薯种苗,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合阳红薯。”

编辑:王   欣

审核:王晓红

终审:黎英 、周新宏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