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王东:扎根旱塬的“粮安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3-04 16:53:10

在渭南合阳县的旱塬上,有一位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教授”。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合阳县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渭南科技特派员王东。

合阳,地处渭北旱塬,十年九旱,农业靠天吃饭。2022年,王东初到合阳, 面对贫瘠的土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旱塬长出金麦穗!”

此后几年,他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攻关。从品种选育到栽培技术,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他一遍遍试验,一次次突破,试验筛选出抗旱节水适栽品种,旱区水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型的耕种模式,集成了小麦-玉米周年水肥精准调控等多项技术,为小麦单产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这是王东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经常走村入户,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田;他创办了“田间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农业技术;他还建立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在王东和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已成为旱作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这里不仅是科研的实验室,更是农民学习的课堂。

试验示范站鉴选出的小麦品种,抗旱抗病,亩产突破千斤,成为旱塬农民的“致富种子”。特别是小麦新品种“西农895”,抗旱能力强,优质强筋丰产,于2024年通过陕西、甘肃两省审定,成为渭北旱塬主栽品种;配套团队研发的旱作农业技术,节水节肥,增产增效,让旱塬农业焕发新生机。

王东带领团队在合阳县黑池镇、王村镇、甘井镇等地建立了多个示范点,打造了一批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示范样板。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他们将先进的肥水协同增效技术带到了千家万户。

2024年,“深松蓄水保墒分层施肥技术”和“小麦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这两项技术被列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肥水行业十大亮点工作”,为北方旱区粮食总产突破1.4万亿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教授来了!”每当王东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民们总是热情地围上来。无论是秋播、春管还是夏收,王东总是深入田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水平。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王教授的技术,产量翻了一番!”合阳县黑池镇的农民老李笑着说。王东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日前,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王东又带领他的团队奔走在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春管技术指导,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粮食安全,也守护着农民的希望。


编辑:岳   娜

审核:王晓红

终审:黎   英、周新宏

编辑: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