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阳:精细服务做强特色产业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为全面展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合阳的新阶段、新理念、新作为,进一步推介、宣传合阳,扩大合阳对外知名度,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6月6日-7日,来自中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及摄影爱好者相聚合阳,以“深入开展‘三个年’ 陕西再出发”为主题,直观感受合阳发展变化,用镜头记录精彩画面,用声音讲好合阳故事。

当地居民在合阳县城关镇南苑社区图书室进行阅读。新华网 王智超 摄

精细化服务 让群众更幸福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前几天阴雨连绵,合阳县城关镇南苑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室内排练室,提供音箱、话筒等设备,提供了好多便利条件。逢年各种节日,为我们策划各种新颖的娱乐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老年生活,大家每天都非常开心。”夕阳红合唱团负责人何三民说。

近年来,合阳县城关镇南苑社区秉承“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治理高效能”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做到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整合、高质量服务、高效能管理,着力打造“综合提升型社区”。社区服务功能齐全,设有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智慧社区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全天向居民开放。先后被授予渭南市“一呼百应”党组织、渭南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教学点、渭南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县级巾帼文明岗、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先进服务站等荣誉称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您好!这里是合阳12345便民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6月6日,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耐心接听群众的求助电话,并做好记录,答复好群众后,立刻联系相关部门,推动事项解决。

“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热线民生和智慧集成管理指挥中心有温度,解决诉求有力度”。合阳县行政审批局全体员工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2345便民服务热线运行平台是全省首家实现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功能的便民服务热线平台。近年来,合阳县集成管理网格化工作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以“一核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两平台”(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合阳网格化手机APP作为工单受理主要平台)、“三集成”(按照集成受理、集成办理、集成处理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对各类网格工单进行有效办结)、“四网格”(城市乡村治理网、企业园区服务网、景区景点服务网、疫情防控服务网)为载体,以把集成管理网格化建成全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总客服”、群众信赖的“民生服务平台”、党心民心的“心连心服务热线”为己任,不断谱写合阳营商环境发展新篇章。

当地村民在北顺村社区服装厂进行工作。新华网 王智超 摄

从单一向多种形式转型 唤起产业经济新活力

家住北顺村52岁的张阿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直发愁不能外出打工。“自从村上创办服装加工厂后,自己不用外出漂泊打零工,每天正常上下班,既照顾了家里,又能领工资贴补家用”。

文明是乡村治理的最靓形态也是最佳载体。近年来,北顺村不断推广“薪火课堂 智慧新池”志愿服务品牌,围绕便民助民、环境整治、法律维权、救助帮扶、宣教宣讲开展“五色花”志愿服务,做到活有人干、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创新“党支部+合作社+社区工厂+农户”的经营模式,争取苏陕合作项目建成贴合北顺实际的社区工厂,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满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需求,每年可带动集体经济增收30万-50万元,带动60余户群众持续增收。

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到底是什么地方?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团走进牡丹全产业链开发的中资国业牡丹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一为大家探秘。

近年来,中资国业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牡丹全产业链开发,分别从绿色有机种植、精深加工增升值、三产融合、产学研合作、带动增收五大方面着手,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资样板”。

陕西合阳中资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远福表示,公司将围绕油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大园区、大加工、大科技、大健康、大美丽”五大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完善管理为举措,着力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牡丹产业的创新引领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合阳县方寨村的农户展示刚刚从刚树上摘下的樱桃。新华网 王智超 摄

做强特色农业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六月的古莘大地,放眼放去,满眼皆绿,花香四溢的金银花和绿醉红酣,朱实累累的“方寨红”樱桃,红白相称,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支柱产业,也是彰显合阳做强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品牌名片。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合阳县王村镇尧头镇社区的金银花产品加工厂房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安装、吊车、切割、包装……工人们各自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尧头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李广称,金银花种植基地约1000亩,每年每亩纯收入8000多元。采摘高峰期,每天约400名群众务工,务工年收益总体超过百万元。同时,采用立体种植法,在金银花种植基地套种菊花,500多亩“试验田”取得了良好效益。

小樱桃大产业。方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银榜正在给前来的新疆客商介绍,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方寨村社区注册的‘方寨红’品牌的樱桃,口味和品相都非常好,我们的樱桃已获得陕西农业厅、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金峪镇因地制宜,以打造“樱桃小镇、果香金峪”品牌为抓手,持续推动樱桃产业上规模、提品质、增效益,不断提升“方寨红”樱桃品牌含金量和附加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樱桃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金裕镇方寨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王智超 亓敏)

来源:新华网

编辑:视听中心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