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丰”景(六)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让小麦提质又增效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虽然去年我市部分小麦播种受秋淋天气影响推迟了播期,但经过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今年夏粮普获丰收,其中绿色高质高效成为一大亮点。近日,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就联合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合阳的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田进行了测产。

记者来到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的麦收现场,李振荣师傅正站在地头焦急等待麦子收割完毕,因为他家的地今年参与了合阳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田创建,他很期待今年的产量。经过收割,现场测产,李师傅家的地块测产数据也在现场进行了公布。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 薛源清:共实收面积4.12亩,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实收测产办法,实收结果折合亩产是749.18公斤,其中1.92亩片区鲜重是1700公斤,折合亩产是799.98公斤。

结果一公布,李师傅很高兴,因为这比自己预期的要高不少,今年小麦丰收了。

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 村民 李振荣:以前产量没有这么高,这确实比往年产量高得多,管理方式是关键。

李师傅说看着去年作为县里高质高效示范田的田块亩产均提高不少,自己也申请报了名,统一的科学管理让自己省心又省力。

记者:上肥是不是比以前更科学?

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 村民 李振荣:按照时间什么时候上啥肥,咱们就上啥肥,按照科学走。最大的区别就是麦种子是关键,政府给咱一喷三防,打药,以前打药咱们背的小壶壶,手摇的,还是电喷的,现在打药是飞机,省工省力。

据了解,李振荣师傅家的田块属于合阳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路井镇示范田的地块,路井镇示范田展示区为4000亩,涉及6个村,示范带动全镇小麦4.86万亩,示范田选取抗旱抗逆丰产品种,采取土壤深松、增收有机肥、配方施肥、宽幅高效复试播种、绿色防控等手段,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根据市县农技工作人员的测产情况来看,示范田产量增幅明显。

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任 王亚生:合阳县2021年承担全国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工作,去年以来我们抓了三个攻关区,八个粮食生产带,在全县12个镇抓了12个示范方,在技术推广这块,咱主要是开展一喷三防,良种统供,特别是小麦宽幅播种去年达到了5万亩,通过各种技术的推广,全县平均产量增加百分之八点五,个别田块突破八百公斤。

为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有效推进的同时取得新突破,市农技中心同各县市区农技中心在试验示范上不断探索,在路井镇示范田实地测产之后记者随市农技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了合阳县黑池镇太定村的天泉家庭农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攻关示范田,这里主要开展的是节水增粮增效试验示范。

合阳县黑池镇太定村 村民 王卫民:咱这个好处就是节省水资源,干旱的时候喷灌可以及时补水,能提高粮食产量,水肥一体化可以及时把肥料补充到大田里,不用人工再去施肥。咱园区建了一个蓄水池,这个水池大概5000方,平时上黄河水就把蓄水池蓄满,夏季也可以收集雨水。

该示范田占地500亩,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节水、节肥、节种、增粮、增效”为目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以“蓄水保墒、测墒补灌、水肥一体化、抗旱抗逆”等为重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副主任 王巧云:咱从去年开始进行节水增粮增效示范,这个地块主要是黄灌区,通过水肥一体化示范和带动,主要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记者从市农技中心了解到,去年我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涉及合阳县、澄城县、富平县等七个县市区,围绕小麦播种质量提升,推广宽幅沟播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27万亩,辐射带动76万亩,核心示范区较大田亩产增收120公斤,辐射带动区较大田亩产增收80公斤左右,通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有效提升了我市粮食单产水平,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