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陕西渭南:重温革命前辈的潜伏岁月

发布时间:2021-04-22 11:48:18

如果把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成立的“西安军事情报组”比作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匕首,那么杨荫东无疑就是这把匕首最锋利的刀尖。4月7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的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杨荫东故居。

杨荫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对台和统战工作的模范先驱。杨荫东故居修缮保护项目是合阳县确定的2016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故居的大门和前房建成于咸丰十一年间,即公元1861年,距今已有156年的历史,属双面坡硬山顶造型,是清代关中渭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杨荫东故居

1922年2月16日,杨荫东出生于合阳县同家庄镇同家庄村的一个平民家庭。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6岁入私塾。14岁进入百良小学,一本《万有文库》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窗口,而在当时被列为禁书的《鸭绿江上》更是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抗日救国的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热潮被掀起,年仅15岁的杨荫东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抗日洪流,他也是合阳北区加入先锋队的第一人。

杨荫东

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中共三十八军工委贯彻党中央“隐蔽精干”的方针,指示杨荫东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一分校第十六期,经受反法西斯式的军事训练。这是当时的黄埔军校第一分校汉中分校。

1946年初,重庆政协会议期间,周恩来指示中共地下党员杨明轩,运用我党在三十八军工作过的一些地下党员,选派可靠得力的干部,设法打入胡宗南部建立的军事情报机构,获取核心军事机密。杨明轩回西安后向蒙定军传达周恩来指示,蒙定军随即远赴甘肃武威与赵寿山将军商议,决定由杨荫东进入第七补给区司令部,执行打入任务。杨荫东顺利打入第七补给区司令部,任司令部办公室少校参谋,打进了敌人的心脏。

故居一角

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开始撤离。为确保安全,组织命令杨荫东尽快撤离,但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选择随国民党军队撤往汉中,继续潜伏。汉中解放后,胡宗南部队继续南撤,杨荫东借故停留在四川省剑阁县,继续等待联络员的到来。1950年,剑阁解放,杨荫东被接回西安。至此,杨荫东结束了这段万分危险,而且充满传奇色彩的潜伏岁月,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记载杨荫东及西安军事情报组相关事迹的杂志和书籍,他们的光辉形象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牛纲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