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合阳县甘井镇:“小菌棒”种出“幸福菇”
合阳县甘井镇地处陕西渭北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香菇产业,这几年佃头社区的村民们利用苹果的废弃枝条进行了香菇的栽培,被誉为“南菇北移”第一站。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香菇产业才让当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节刚过,在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的香菇大棚里,村民们就开始忙着采摘香菇,焦莉侠和丈夫利用农闲时间,两人都在香菇合作社里打工,她负责采菇,丈夫负责技术生产工作,看到焦大姐娴熟的采菇手法,不一会儿一筐香菇就被装满了。
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 村民 焦莉侠:到这旺季的时候就这香菇一天采这二三十筐子,这一筐有二十多斤,下来就是五六百斤,淡季的时候能采十来筐子就是二三百斤菇,这下来一个人一个月基本上就是挣个三四千块钱。
在香菇大棚里还有很多像焦大姐这样的采菇能手,他们都是从每年的九月份来大棚采菇,一直到来年的五月份左右,一个人每天的采菇的收入都在100元左右。我们了解到,合阳县久佳合作社主要从事香菇和苹果的种植,拥有社员357户,贫困户213户,妇女户34户,香菇基地一个,占地35亩,目前总共拥有香菇大棚36个,年生产香菇15万袋左右。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社员+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通过基地务工、技术辐射、产业带动、产品销售、合作社分红等方式,拓宽贫困户和社员增收渠道。
合阳县久佳合作社 理事长 叶永明:咱们这个村上,合作社这个贫困户带动有一百多户,有一百多户社员、贫困户在这里打工,就是务工这方面下来得四十多万元的工资。
叶永明说,香菇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再生产中充分提供岗位给有妇女、老人、残疾的贫困户,对适宜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劳动岗位的贫困户,按工量来核算劳动报酬,增加他们的收益。从香菇基地出来后,叶永明说要带我到村上的贫困户家里去看看,跟着叶师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名叫曹开金的贫困户家里。
合阳县久佳合作社 理事长 叶永明:这一户就是目前贫困户曹开金家,她是曹开金的爱人也是原来在我们这个村上一直做这个香菇产业的社员,她那个技术也是相当的好,目前她在咱们合作社主要就是做采菇和注水这方面的,因为咱那个香菇不停的分期来注水。
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 村民 黄世梅:我以前就做过菇,这香菇我也爱做。
黄世梅大姐告诉我,他们家总共有四口人,由于丈夫身患残疾,不能干重活,上有老下有小,前些年的日子一直不好过,多亏了村上的香菇产业,这几年他们才有钱盖了新房,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 村民 黄世梅: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咱这农村么,就是种一点地,地里栽一点果园,果园树才长大能卖一点钱,我俩没事他给人家剪剪树,我在这香菇棚掰掰菇,这就够屋里零花钱了。
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 村民 曹开金:现在这一年苹果园下来就是卖一两万块钱,务工能挣一万多块钱,这现在对生活是非常满意的。
如今曹开金夫妇靠着种植苹果园和香菇基地务工已经脱了贫,村里的香菇产业也从以前村民自己小规模的种植到现在发展成为大规模的香菇集体产业,通过合作社来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实现每年给社员进行分红以及提供务工岗位。
合阳县甘井镇佃头社区 村民 马俊中:那肯定有变化了么,以前你像光苹果的时候,你像你这苹果一年这废枝了啥的,你也没处去,把那只有扔,没办法弄么,现在加了香菇以后,你把它粉成木屑,粉成木屑以后做成香菇,它对于环保来说,它就形成一个循环,相对来说你另外就给自家造成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香菇基地作为合阳县甘井镇的扶贫产业,也得到了帮扶单位的资金帮扶,下一步他们还将扩大规模,继续发展夏栽菇的技术,一棚两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合阳县久佳合作社 理事长 叶永明:现在眼前看的这两个大棚是武警支队给我们援建的点菌大棚,它的通风条件和保温设施都非常的好,性能也非常好,明年在这两个棚里面做十万袋,也能给大家带来高效的务工。
【记者手记】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小小的香菇生产线,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还能为香菇集体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