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直通县市》韩城:“小田变大田”迎来第一个丰收季

发布时间:2024-06-17 19:14:58

前段时间,韩城市通过老旧宅基地改造、矿山整治等措施,让本地的闲置地、边角地、细碎田经过改造整治后,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大田。这两天,这些“大田”里的小麦成熟了,那么收成如何呢?让我们跟随芝川镇农机合作社队长许勇的脚步一起去看看。

天刚刚大亮,芝川镇农机合作社队长许勇和农机手们便早早来到了芝川镇富村,在种粮大户张永红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这边正在收割,那边许勇便指挥农机手驾驶秸秆还田机,开始秸秆还田作业。


韩城市芝川镇农机服务队队长 许勇:“咱现在的收割机都是大型收割机,像农户的小块田这一块、那一块,每天8小时作业,一天能收割50至60亩地,现在大田作业,每天8小时就能收割小麦100亩左右。相比之下,大田和小田作业效率提高了30%至40%。”


之所以能实现 “收还同框”和费用上的节省,得益于“小田变大田”的土地细碎化整理,去年张永红了解到芝川镇富村将长期荒废的低效林整治后,便和村委会经过协商签订了承包协议,之前荒废的低效林“蜕变”成了200多亩良田,集中连片后,机械化耕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更加方便,今年第一次收获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韩城市芝川镇种粮大户 张永红:“我们经过农技专家的测产,今年预计产量在(1亩)1200斤,比往年增产150斤至200斤。这样算下来,全年我们机械上面节省70至80元钱,种粮产量增加一年200多元钱,全年下来,我们每亩地可以增收300多元钱。”

种粮大户收入有了提高,把地承包出去的村民也要有账可算。


韩城市芝川镇富村村民 冯明德:“我每亩地有600块钱收入,这3亩多地一年有2000块钱收入,我觉得也很好。”


西庄镇薛村之前荒废的老宅基地经过整治后连片种植的小麦也迎来了收获季,田野里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景象。看着丰收的小麦,对于之前心里一直“没底”的村民薛志强来说,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


韩城市西庄镇薛村村民 薛志强:“这是我以前一块老宅基地,但是觉得他们怎么能在砖瓦里面种出粮食,后面通过和村上协调努力,今年把麦也种上了,也收了,把这流转了,每亩地有500元钱的价格。”


270多户荒废多年的旧宅基地经过流转、改造,如今结出了金灿灿的麦粒,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且也在慢慢转变群众的观念。


韩城市西庄镇薛村党支部书记 薛明革:“去年村上将273户196亩老宅基地腾退,种上了小麦,今年小麦已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达到(1亩)800斤左右,预计收获15万斤粮食。原来村有2户宅基地不愿腾退,看到这喜获丰收的场面,也自愿对接村委会,将宅基地腾退。原来有3分、5分地、不到1亩的地,群众看到今年喜获丰收的场面,同意自愿将地交给种粮大户(种植)”。

记者:张林逸 孙博 王锐芝 编辑:佳雨

稿件来源:韩城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路雅

复审:李姝含

终审:惠阳

编辑: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