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进取 山水板桥(二)因牛更“牛” 因“椒”而傲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韩城市板桥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养牛是板桥镇共裕村的传统产业,多年来由于品种和群众散养模式、技术的局限,这项当地群众发展多年的产业并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裕村开始发展秦川牛养殖。
韩城市板桥镇共裕村 党总支书记 王军峰:咱这块环境比较好,牛饮用的水没有污染。村里成立秦川牛养殖这个项目,咱的运营模式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这种经营模式。
引进优良品种、引进新技术、新观念,秦川牛对北方山区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更好的让秦川牛在当地“扎根”,共裕村还充分发挥两委班子带头参与、党员示范岗的作用,养殖场由专人负责监督运行,并安排专职技术员时刻关注秦川牛的生长情况。
除了这些营养成分,秦川牛的日常饲料喂养也同样重要,村两委班子通过四处考察,终于发现了一种对秦川牛的生长非常有利的饲草。
韩城市板桥镇共裕村 党总支书记 王军峰:我们在外地考察了三次,看到人家用这种优牧粮草,确实是喂牛喂猪喂羊效益特别高,因为它的含糖量比一般草的含糖量高,牛喜欢吃,吃了以后肉也长得快,长出来肉的品质比较高。
目前,共裕村已经发展优牧粮草种植80余亩,为当地撂荒地的整治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秦川牛养殖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必要条件。
韩城市板桥镇共裕村 党总支书记 王军峰:这个麦草咱买的话一吨就是900块钱,如果咱现在种植优牧粮草,一亩地可以产20吨,群众种植专业合作社回收草,一吨草按照500块钱,群众一亩地可以卖到1万元,咱自己种的草一吨成本就是600块钱,比咱买外面的草一吨可以节省300元。
目前秦川牛养殖项目存栏秦川牛50头,每年可以带动劳动输出400人次,带动脱贫户66户,过渡期内户均每年可以分红350元。
技术员:以前咱这块也没有什么企业打工也不很方便,一天就是管管地,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就是按月开工资,一月3000多块钱。
除了秦川牛的养殖,花椒也是板桥镇群众的一项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花椒品种以大红袍、黄盖、狮子头等为主,板桥镇以党员示范带头的模式发展花椒种植,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5万余亩。红林村党支部书记田建平近些年就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种植了240亩的花椒树。
韩城市板桥镇红林村 党支部书记 田建平:按照镇党委政府群众发展产业这块的要求,当时这块地是一块闲置地,我当时先把花椒树栽起来,黄盖是颗粒大产量高、狮子头是颜色红产量也高,还有一个品种是早红比其它这两个能早上市半个月,价格能高出3—5块钱(一斤)。
黄盖、狮子头、早红是近几年当地新发展的几种花椒品种,亩产较群众之前种植的品种可以增加100斤左右。
韩城市板桥镇红林村 党支部书记 田建平:像咱今年一斤30块钱,一亩地就高出3000块钱,从这三个品种的种植群众看到效益以后把咱村里的荒地都利用起来了,花椒的总面积增加了2000多亩,人均收入从过去的7000块钱,增加到现在的14000块钱。
群众:花椒是咱这块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主导产业,像咱这家庭机电 、娃上学、家庭生活,确实是给咱农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韩城市板桥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秦川牛养殖、花椒种植、金银花种植等项目,不断增加板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