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报道》渭南高新区:抢时效忙服务 全力保障抢收抢种
(记者:任建斌)眼下,小麦已进入成熟期。最近,渭南高新区各街道、各部门积极行动,六百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设立服务点、组建抢收抢种突击队等,加快抢收进度,抓好服务保障,争取颗粒归仓,保障粮食安全。
位于龙背街道渭河大坝以南,一望无垠的麦田里,两三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同时作业。张苗苗家住高新区,最近买了一台崭新的联合收割机,每天一大早,她和丈夫就来到渭河大堤沿线设立的“三夏”农机服务站点,等待为村民抢收麦子。
“一共3亩地,收你180块钱,找你20块钱。”农机手妻子张苗苗说。
张苗苗告诉记者,她主要负责与村民沟通,排好收麦顺序,丈量亩数和核算费用。最近因为节约时间,他们晚上就住在附近村里,少跑了很多冤枉路,最好的时候,一天下来能收割一百多亩地。
“最近一直在这里收割麦子,收了两三天了,总来说地还是有点湿,车走不动。因为大家都是觉得自己的麦子干了,才收割。麦子不干再晒一晒,到明天中午再收。”农机手妻子张苗苗说。
一边是收割机的轰鸣声,一边是拖拉机的突突声,村民抢抓有利农时,抢收抢种并行。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组织100余名农技专家、技术人员、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农机安全知识、宣传玉米增密技术、帮助农户播种秋粮,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抢收抢种以来,渭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深入一线研判指导,区内6名领导下沉包联街道,全面动员教育文体局、发展和改革局、城乡建设和管理局等部门积极协调晾晒场地,每日现场协调和解决存在问题。北区管理办公室实行科级领导包街办和日调度制度,各街道办连夜排涝修路,各村组群众积极响应、自发行动,全区上下掀起奋战“三夏”热潮。
“成立了六支农机应急保障服务队。建立工作微信群,调度150多台农机进行机收作业,在高速服务西口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点,24小时值守值班,加强服务保障。”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科科长王武军说。
“服务三农,让党旗在田间飘扬。”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服务队队员齐声说。
截至6月11日晚,渭南高新区小麦收割面积11.95万亩,收割率98%以上,秋粮播种面积7.77万亩,播种率64%。预计到12日,全区小麦收割结束。
来源:两区融媒中心
编辑:孙飞燕
初审:任建斌 李白冰
终审:贺维娜
编辑:电视中心孙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