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富平:“棚管家”何以让人“眼前一亮”

发布时间:2024-03-03 08:05:47

吊挂式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最大限度节约种植场地;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全面用于温室灌溉;回液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水肥循环再利用……在一座通体玻璃的立方体“厂房”内,农产品正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产出。

“与传统温室不同,玻璃智慧温室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以前农产品产量‘以亩论英雄’,但在这里要‘以平方米论英雄’,现在种植的樱桃番茄每平方米产量可达60公斤。”富平智慧农业产业基地负责人张旭龙自豪地说。

在地处关中平原的陕西省富平县,记者走进基地中这座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顶高7.4米的温室时,有种“眼前一亮”之感,不仅因为阳光穿过高透光率玻璃,营造出比传统温室大棚更加明亮的环境,更因为种种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带来的冲击——

一排排种植槽整齐排列,无土栽培的番茄长势正盛。青色的樱桃番茄密密麻麻结成一串又一串,站在升降平台上的女工沿着轨道,不停地给藤蔓打老叶、疏花疏果;不远处的巷道上,几名采摘工站在与自己身高平齐的位置,正在采摘鲜红透亮的成熟番茄。

2月23日,工作人员在富平智慧农业产业基地采摘番茄。新华社记者 张晨俊 摄

张旭龙说:“去年11月,我们对这一茬番茄进行第一次采摘,今年7月上旬采摘结束,全程可节省很多人力,周边几座村庄的妇女完全可以胜任日常管护和采摘工作。”

后端操作的简便,得益于中前端的智慧化管控。负责技术操作和大棚管理的,是这里的12名工作人员,他们运用新的技术载体精耕农业,被人们称作“棚管家”。

在“棚管家”李婷婷的手机中,温室农产品日产量、总产量进度及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都动态详尽地显示在程序中。“手机就是新农具,相比上一代智能系统,现在的系统预警和报警更灵敏,能根据监测数据给出更准确的结论。”她说。

“生产种植区由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调节,为温室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控制可精确到0.1摄氏度。”张旭龙说。

2月23日,工作人员在富平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包装番茄。新华社记者 张晨俊 摄

富平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杜荣告诉记者,当地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水热充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智慧农业技术落地。

“科技助力的现代农业,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棚管家’群体的出现,顺应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杜荣说。

富平县智慧农业产业基地是凯盛富平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的17家智慧农业产业园之一。张旭龙坦言,遍及东中西部的园区管理经验,让他们的智能管控技术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

2月23日,工作人员在富平智慧农业产业基地操作智慧控制系统。新华社记者 张晨俊 摄

富平高新区现代农业局负责人刘亚亭说,这些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农学和园艺专业的大学生,集约化生产带来的效益,让这些高技术人才选择留在了县域。

“我们已经做好迎接生产旺季的准备。”张旭龙说,产品分拣装盒后,将第一时间发送到东部沿海城市、西安等周边城市的大型商超和互联网平台。

“当天采收、当天发货,上午采摘的鲜果下午就能抵达西安终端市场。这意味着消费者将这些番茄端上餐桌时,看到的番茄会和采摘时一样鲜红透亮。”张旭龙很是自豪。(记者 贺占军、郑昕、张晨俊)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