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百年古树承载村民记忆与乡愁——探访富平县齐村镇和平村杨堡组古树

发布时间:2023-12-07 07:31:26

古皂荚树和石羊  记者 董献军 摄

百年古槐  记者 董献军摄

古树档案:富平县齐村镇和平村杨堡组百年皂荚树61052800149:冠径南北9米,冠径东西11米,胸径7.4米,树高12米,树龄630年。古树名木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

和平村杨堡组百年国槐61052800104:冠径南北11米,冠径东西9米,胸径6.3米,树高10米,树龄300年。古树名木保护等级为二级保护。

和平村杨堡组百年国槐61052800109:冠径南北14米,冠径东西16米,胸径6.8米,树高10米,树龄300年。古树名木保护等级为二级保护。

在富平北隅的天乳山脚下,唐文宗李昂埋葬于此。附近有个古老的村庄叫杨堡(古称永宁堡),也就是现在的齐村镇和平村杨堡组,村里的皂荚、国槐等9棵百年古树的传说,一直刻在杨堡人的记忆深处。

最广为流传的是一段关于古皂荚树和石羊的传说……

已过花甲之年的和平村杨堡组村民杨胜利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喜欢和小伙伴在城门楼前石羊旁边玩耍,也爱听在古皂荚树下歇息的老一辈人讲故事。

听老人们讲,现在的和平村以前叫永宁堡,后因本组杨姓住户居多,故改名为杨堡,现易名和平村。原永宁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堡石刻牌匾悬挂在城门楼门洞上方,当时永宁三巷四方城,城内八井一祠堂。新中国成立时仅有十来户百来口人。枣树围城墙,城楼有神像。坐南是城隍,坐北是菩萨,东有碾米坊,西建唱戏台。石羊立门旁,夏天古树凉,秋收摘皂角,分户洗衣裳。东南关帝娘娘庙,西南马王山神庙,逢年过节香纸燃,为的乡邻保平安。

富平石材和工艺历史悠久。老人们说,元末明初,永宁堡是远近闻名的石刻之乡,村民以石刻为生。当地村民在天乳山下开采石料,拉运回来进行加工和雕刻。石匠们不论石料大小,都能加工出各种石刻造型,石羊石马、石龟石兽、石牌楼、华表、石碑石门、飞檐斗拱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名扬天下。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登基,建都南京。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籍陕西巡抚宋礼,为庆贺皇帝登基,就和群臣商议,给皇帝送上两尊石羊,寓意皇帝永远吉祥安康。

宋礼便命家中总管带领河南永宁籍车夫20余人,到富平县唐王陵脚下的石作坊采购两尊石羊,用木制硬轱辘车拉运送往南京。不料途经现今和平村杨堡时,几人身患恶疾,无法前行,只好在此歇息医治。

虽然村民为其寻医问药尽力帮忙,但回天无力,几位车夫相继去世。村民将他们埋葬在村南200米处,现今仍叫车伙坟。

村里老人们说,为了纪念清官宋礼,村上将那两尊石羊立在村城门楼两边,将村名改为永宁堡,并在石羊周围栽了6棵皂荚树,既能祈福治病永远安宁,又有洗衣洁净之功能。

时光荏苒,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两尊石羊仍然矗立在此,6棵古老的皂荚树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果实累累。

1936年,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县庄里镇一带驻扎。“我们这里好几个堡子都住过红军,其中包括和平村杨堡。”杨胜利自豪地说,红军129师、120师都先后在村里崔彦朝家、杨宏彦家居住,并在古皂荚树下、石羊旁的广场操练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城门楼前面,石羊矗立两侧,6棵皂荚树分别环绕在周围,两行条石供人们休息。每到饭时、晚间,老人们都端上自家做的饭,拿上烟袋来到石羊旁,吃着饭,抽着烟,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我现在都记得小时候那6棵大皂荚树,村里的人都把皂荚捡回去洗衣服、洗头发。”杨胜利回忆说,后来几次雷击,古树被击倒了。现在皂荚树仅剩一棵,依然生机勃勃。

“不仅是这一棵皂荚树,我们村上古树多,还有好几棵百年国槐呢!”跟着杨胜利的指引,转个弯,就看到巷道正中间的一棵古槐树。再一转身,两棵树龄300年的歪脖子古槐树相依相偎在一起,造型甚是别致。

两棵古槐围绕的人家也颇有来历。家门口是乡村练武场,从墙上的清代诰封武略骑尉崔龙翰“驯练无弛”牌匾上得知,和平村杨堡组现存清道光年间形制院落一座,虽几经翻修,但形制未改,其院落户主就是崔彦朝。崔家祖上文武兼修,能医能武,高祖崔应魁以医为名,曾祖崔龙翰曾任清朝道光年间汉中镇兵(武官),诰封武略骑尉。

其家中现存道光年间匾牌一块,匾高约1.5米,长约2.8米,黑底金字,上款小字为:“大清道光岁次壬辰桂月上浣之吉”,正中为:“驯练无驰”四个大字,落款为:“太子太傅提督陕甘固原等处地方宗制各镇诚勇巴图鲁世袭二等果勇侯杨芳题”。匾牌两边木刻对联一副,上联:“铭传座右务实守愚芬芳远绍济北”,下联:“孝感堂前诒孙翼子昌大近追山南”,落款为:“翰林院修编、国史编修高树勋题”。

不论是古皂荚树,还是古槐树,历经无数风霜雨雪,至今依旧傲然挺立。它们深深扎根于土壤中更迭着年轮,默默生长,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

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富平县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杨堡群众家家户户养奶山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今,石羊成为杨堡人的镇宅之宝和美好生活的象征,被群众称为吉祥之石、安康之石、奋斗之石、筑梦之石。

近年来,富平县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对村里的9棵古树挂牌保护,杨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古人植树的动机之一是为了纪念先贤、歌功颂德。当下的保护,则更多的是为了赓续文化脉络,让无论行走到何方的杨堡后人,都有一处能够凭依的根系与可以慰藉的乡思。

古树、石羊,已经成为杨堡人永远的记忆,也是杨堡人永远的乡愁。

记者 史王萍 董献军 通讯员 王晓锋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