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富平: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3-11-15 07:24:59

去城市书房享阅读时光、进剧院品传统曲艺、登“群众小舞台”高吼秦腔……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今已成为富平普通百姓的日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富平县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数字服务能力,形成了城乡一体、便捷高效、效能显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化轻骑兵”

把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富平县城关街道新庄村的小广场,“红色文化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正在为村民献上一场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惠民演出,歌舞、小品、戏曲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上表演精彩纷呈,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很欢喜,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新庄村72岁的王大爷开心地说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文化生活、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更好地顺应群众需求,富平县深入挖掘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康庄革命烈士陵园、米家窑地下交通站等红色文化资源,组建了“红色文化轻骑兵”,编排了红色歌曲、红色小课、红色故事、红色戏曲、快板等节目,深入田间地头、企业校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颂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自2021年“红色文化轻骑兵”组建以来,志愿者数量达到120余人,年均演出30余场次,服务线下观众达20万人。

富平县在“送文化”的同时,还坚持“种文化”,按照“县聘、镇管、村用”的原则,在全县16个镇(办)建立起了314名文化协管员和督导员队伍,并健全“培训、交流、督导、保障、考核、激励”全周期管理制度体系,组织引导和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主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均衡发展。

每到夕阳西下,富平县张桥镇甘家村头的槐树下就会热闹起来,在文化协管员的组织下,各类自乐班聚到一起,唱秦腔、说快板、敲老鼓……虽然没有璀璨的灯光,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但是演员们用浑厚的嗓音、明快的鼓乐和饱满的热情,演绎着属于他们的快乐和自在,也为村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共享欢乐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群众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播下艺术的种子,培养更多基层文艺骨干,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是我们的初衷”。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书房

让城市溢满书香

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人,一间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

初冬的上午,阳光穿过大大的落地玻璃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位于富平县富闽友谊广场的怀德书屋迎来了第一批读者。选书、借书、看书……书房内“沙沙”的翻书声,让刚进入书房的王女士不由地放轻了脚步,慢慢走到书架前认真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

书香不仅是城市最好的软实力,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富平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先后在公共区域、单位、公园广场等地,建设了134个环境优雅、资源丰富、免费开放的城市微书房和3座具有地标性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为城市增添了书香气息,也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

漫步于温泉河柿园广场,“依偎”在大槐树下的“槐下初遇”城市书房,是公园里一处雅致的点缀。工作日上午,书房的人气依然很旺。退休干部杨先生是城市书房的一名常客,家住附近的他,每天上午都会来挑选心仪的书籍细细品读。他说:“自从有了城市书房,退休生活就添了一缕书香。现在有闲暇时间了,可以多看一些不同种类的书,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

“相比传统图书馆,城市书房距离小区近、环境温馨舒适、书籍涉猎广泛、借阅方便快捷,很受居民欢迎。”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城市书房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一些传统公共文化场馆辐射不到的地方,打造位于群众“家门口”的新型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

同时,为发挥好城市书房的文化阵地作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富平县还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不定期举办读书会、朗诵会、分享会等活动,吸引居民打卡书房,保持新鲜感,增加阅读黏性。

闹市藏清幽,只在读书里。如今,被誉为“咱们老百姓精神家园”的城市书房在富平随处可见。当你进入分布在各个公园里的城市书房,朗诵会、分享会等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城市溢满书香;当你走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总能醒目地看到全天候开放的图书室或图书角,到处充满着浓郁的阅读氛围;当你来到大中型宾馆大厅、超市休息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的各类城市书柜,让阅读触手可及……“满城书香”已成为富平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文化赋能

打造产业振兴高地

10月26日,在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唐丰陵文化旅游景区),随着富平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饱含浓浓深情的一曲《柿子红了》,拉开了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演活动的序幕。活动结合富平柿子产业特色,举行文艺节目演出、农特产品推介、柿子产业周边文化展示及体验、书画摄影大赛启动等多个系列活动,为柿子产业发展把薪助火、添薪蓄力。

富平县是“中国柿子之乡”“中国奶山羊之乡”,也是中国柿子栽植和奶山羊养殖第一县,柿子种植总面积36万亩,奶山羊存栏88万只。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中,该县坚持实施“文化+”战略,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推动文化和特色产业相融合,以文化赋能产业振兴。

富平县聚焦柿子、奶山羊两大产业,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先后建起柿子博物馆、柿子非遗传承馆、柿子展示馆,提出“柿子文化IP”概念,打造富平城市形象“小柿人”,开发“中国柿乡”主题乡村旅游线路。其中,富平城市IP、旅游形象大使“小柿人”荣获2021年“全国年度十佳地域吉祥物”,创作的《小柿人追梦记》动漫宣传片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荣获陕西省优秀动漫作品奖,在为农产品赋予更多价值和内涵的同时,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同时,富平县运用新媒体传播途径,全面唱响“干柿业发羊财”主旋律。推出“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区域品牌,举办短视频大赛和品牌推广“千万转发”行动,动员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发动党员干部、企业家和在外富平籍人士宣传代言。《红红的柿子甜甜的果》《柿子红了》等一大批宣传富平柿饼、富平山羊奶的文艺短视频竞相涌现,累计播放量高达十几亿。

在文化的加持助推下,“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已红遍大江南北。当前,柿饼还未上市,部分农户的柿饼已被客商预定,甚至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外客商也纷纷来富平寻求合作,富平柿饼、羊奶粉正在走向世界。目前,富平柿饼、富平奶山羊两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65亿元和120亿元。

“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富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富平县将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继续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群众为重点,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