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对话渭南|在文字中寻找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23-10-20 21:32:46

图片

渭南综合广播 | 对话渭南 

图片

马勇,渭南市作协会员、富平县作协会员、富平县诗词学会理事。作品以“怀念农村,抒写亲情”为主要特点。作品散见于《秦风网》《咸阳廉政网》《啸鹤文艺》《乾陵文苑》《秦汉文韵》《渭南师范学院》《大秦文学》《玲珑文心》《渭河文苑》《渭南文坛》等网络平台和《陕西党风与廉政》《咸阳日报》《渭南日报》《石川河》《白土探源》《韩家文苑》等报纸期刊约200余篇。‍

我是从大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小时候,每到学校放暑假,我都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农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欢乐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家里养鸡、养猪、养羊、养牛,家里院子里种了梨树、桃树、杏树等,每天还要和姑姑去河里洗衣服,和二叔去山上割草,晚上和爷爷一起在西瓜园里照看西瓜,这些生活经历都是我创作的素材,都是我想要给别人讲的有趣故事。

有时候去山沟里放羊,为了自己不寂寞,我就会带一本书,到了沟里安顿好羊,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书里面的情节往往使我陶醉,逐渐感受到了文字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我慢慢地深陷其中,越看越多,看多了自己就手痒痒,也想自己尝试着写。

图片

在大学二年级,有一次在写作课上,我尝试着写了关于亲情的一篇散文,题目叫《灯火辉煌的日子》。当时教写作课的是渭南师范学院的李险峰老师,他对于这篇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我投《渭南师院报》,我就鼓起勇气,认认真真再修改了一次,最后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因为那时候还是用笔在稿纸上写,写好了我就投出去。当时自己心里也没有数,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用,过了一周时间,我的作品被登在了报纸上,看着我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后来还领了稿费,我兴奋极了!这也极大刺激了我的写作欲望,后来又陆续写出了小说《青青的山岗》和《溪水淙淙》,《青青的山岗》主要写了一个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溪水淙淙》主要写了一个失学儿童经过村长的努力又复学的故事。这三篇文章可以说是我的处女作,除了第一篇是真实的回忆性散文之外,第二第三篇都是自己凭空想象的又和社会热点很紧贴的小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弘扬了真善美。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更喜欢陕西籍的作者和作品。因为同是陕西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审美观念、共同的价值取向等。他们在作品里所描述的地方、人物、事件都是亲切而真实的,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认同和共鸣。

图片

例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先生,他的生活年代就是我的父辈们的年代,他们有着那一代陕西人共有的苦难生活和美好品质,他们出身艰苦而又坚强不屈,他们的精神无不感动、激励、鞭策着我,驱使着我的行动,这也算是一种继承吧!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从揽工汉到煤矿工人的身份流动中彰显了实现进城理想的种种努力与尝试。无论是《人生》里高加林还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他们无不是八十年代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不懈奋斗和对命运的不屈服,体现了陕西人的优良品质,我们应该加以吸收和传承。

图片

我平时除了工作之外,还会腾出时间看书学习。因为不看书不学习,思想认识、学识水平、处事方式等就会和时代落伍,同时要保持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激情,也要多看书学习;除了多看书学习,我还会多交朋友,和他们交谈,接受他们的思想观点,记录他们的奇谈趣事;我还会看一些纪录片,了解一个时期所发生的一些事,了解这件事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这几年在富平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县文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各学会都取得傲人成绩,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得到了各个行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这些,使我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成就感荣誉感,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富平着力发展柿子和奶山羊产业,也提出了“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其实我们搞文艺创作的人就像我们富平的奶山羊一样,写作时如果遇到瓶颈,我们就需要不断吃优质的“草”,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羊奶”,要不断看书学习,提高自己阅读表达能力,要不断旅行游历,增长自己的学识见识,然后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好好感悟,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能写出好的作品,这些好的作品就像富平柿饼一样一定能够“甜蜜中国”。

图片

看书学习就是为了创作,看书多了,经历多了,创作起来才会更加游刃有余,平时的创作活动也不能停止。有创作欲望时,可以写一些自己想写的有深度的长篇,进入创作瓶颈时,就尝试着写一些短篇,或者把自己以前没有写完的拿出来,接着继续写。不管有没有创作欲望,都不应该停止创作。俗话说“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从开始创作到现在,纯文学类作品有100余篇,今后争取创作一些精品,连同以前的作品,准备出一个集子,算是对我创作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算是给步入不惑之年的自己一个交代吧!这些文章还是以“乡土”“乡村”“乡亲”为主要元素,着力讲述“亲情友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故事,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述说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所发生的的感人故事,激励我们每一个人怀揣梦想,保持初心,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图片

对我自己而言,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距离我的梦想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今我们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作为一个文艺人,我内心无比自豪和骄傲,我要用我手中的笔歌颂美好时代,歌颂美好生活,坚持“文艺服务大众”,创作出贴近泥土、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鲜活有生命的文艺作品,更好的发挥文艺的教化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阳阳、祖钰

初审:李智

终审:周新宏

编辑:葛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