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建好代表履职“服务站” 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
2022年以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加强代表履职平台为抓手,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以前,东华街道华朱村东堡组常年道路泥泞,困扰着群众出行。在华朱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日,村民马富平走进联络站向人大代表反映了这个情况,得到了快速回应和解决。
“我们组上的道路和排水有问题,然后到联络站反映了这个情况,人大代表很积极地协调各个单位帮助我们把问题都顺利地解决掉了,现在群众出行很方便。”东华街道华朱村东堡组村民马富平说道。
群众有需求,代表有回应。目前,华朱村东堡组排水及道路硬化项目已全面建成投用。
“东华街道在接到华朱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馈问题之后,积极联系街道办驻镇企业,对接上级部门,街道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予以解决。”东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说道。
群众正在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本文图片由富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2年以来,东华街道建成1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4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辖区29名省市县人大代表全部进站。
“联络站自运行以来,共处理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20余条。代表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通过解决群众诉求,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使代表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使联络站真正成为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重要窗口。”东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杨军军说道。
2022年8月初,城关街道富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联络活动,代表们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和谐小区商住高层无电动车棚,存在安全隐患,当即向物业管理方提出建议,督促建造车棚,增设充电桩。
“当时通过社区了解,馨合物业第一时间联系施工方进行建设,在一周内将车棚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目前车棚的消防充电设施齐全,能容纳50多辆电动车同时停放。”馨合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艳文说道。
像这样的电动车棚,小区共建成9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自从建设好车棚,对群众来说,电动车充电非常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天阴下雨了。”和谐小区居民靳亚茹说道。
电动车棚的设立是富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缩影。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人大代表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推进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除做好日常的选民接待工作以外,富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辖区的消防设施、居民用水及独居老人等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走访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富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服务辖区群众。”富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席兵说道。
社区工厂
作为城关街道新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翟俊梅依托纺织服装产业平台,发挥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新庄村开办社区工厂,为工厂驻地群众就地就近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履职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群众做好代言人,做好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同步迈向现代化,与政府同心打造荆山塬经济生态圈。”富平县人大代表翟俊梅说道。
2022年以来,城关街道共建立了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丰富代表活动,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生的重要窗口。
“自联络站建成以来共接待群众50余次,视察调研16次,处理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20余件。下一步,我们将组织人大代表对辖区内中小学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校外托管进行调研视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城关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唐甲昆说道。
富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1个,全县建成16个镇(街道)中心联络站、48个村(社区、企业)联络站,1242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已全部进站,以联络听民意,以站点解民忧。截至目前,全县各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921人次,走访群众271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29条,解决问题253件。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让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社情民意更畅通、代表履职更高效。
作者:李静
来源: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