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丰”景(五)富平晚播小麦示范田喜获丰收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6月12日,渭南市农业农村局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来到富平县晚播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

在富平县鸿源家庭农场的麦收现场我们看到,收割机正在对小麦进行收割作业,此次测产中,专家组对晚播小麦进行了专门的检测,通过机械化实收、称重、测水分等一系列步骤之后,专家组宣布了测产结果。

陕西省小麦首席专家 张睿:示范田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流曲村,品种为伟隆169,示范田面积130亩,2021年11月20日播种。专家组参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采用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实收面积3357.2平方米,折5.036亩,鲜重3910.0公斤,杂质0.77%,水分21.28%,按照国家粮食入库标准含水量13%折算,平均亩产706公斤。

据了解,去年受秋淋天气影响,渭南市大部分小麦播期推迟,田间管理难度较大,富平县鸿源家庭农场的小麦田在遭遇晚播一个多月、越冬期低温等多种逆境情况下,以宽幅沟播集成技术为核心的良技、良种、良机、良策相结合,效果显著,产量高。

富平县鸿源家庭农场 农场主 田忠强:今年总共种了有800多亩小麦,由于去年秋涝,统一晚播了,晚播时间大体上在11月18号到11月25号播种完成。由于去年苗情太差,就是说春季的话两肥两水,两肥两水浇灌以后,苗情转化比较好,再5月份天气整个气温比较好,今年这小麦后期长势确实比较好。

在田师傅的麦田里我们发现,一排排的喷灌装置排列整齐,显得格外抢眼,他告诉我们,去年播种完小麦后,他决定给全部麦田安装喷灌装置,对麦田进行改造升级。

富平县鸿源家庭农场 农场主 田忠强:比传统的话一个就是说咱可以少浇水、浇勤水,再是我每一次浇的话,我可以带水溶肥一次性灌溉进去,这样的话对每一个生长季节的调节功能咱能掌握住。

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富平县鸿源家庭农场“一根针”高产示范田在去年冬天出苗了,但在年前并没有分蘖,后来通过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才使得促弱转壮效果明显,同时也为晚播应灾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陕西省小麦首席专家 张睿:通过品种补晚、通过肥料补晚、通过播种补晚、通过中间的生育中期的水肥调控补晚、最后通过促粒增重来补晚,这样达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预期效果。

同样受去年晚播影响的还有位于富平县刘集镇双合村的润岗家庭农场,据了解,富平润岗家庭农场总共有小麦238亩,去年10月27日才开始播种,每亩地的播种量在27斤左右,但由于去年没有冬灌,导致今年春季弱苗偏多,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多次指导下,今年的小麦产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富平县润岗家庭农场 农场主 邢六九:没想到今年管理好还增产了,通过现在收过去这面积,昨天每车收过去都要称量分量,一亩地称下来都在650多(公斤),今天这一片田密度比昨天收的密度更大些,估计都在700(公斤)左右。

据悉,从去年秋播开始,当地农技部门主要采取增加播量,保障基本苗,以宽幅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为中心的两项播种技术,在冬春季管理上主要以促根增蘖、促弱转壮,落实两水两肥,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控,确保全县苗情转化升级,保障了后期产量。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张文彦:最近这段时间,咱全县已经进入到小麦收获的中后期,从总体收获情况来看,预计今年的全县小麦总产量能够达4.85亿斤左右,较上年增幅在5.9%。

小麦收割现场,专家组同样对富平县润岗家庭农场的“吨半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实收面积为6.40亩,通过《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该小麦田平均亩产为768.48公斤,达到历史最高产量。据了解,在这次小麦抗灾强管、科技壮苗行动中,我市派出50多名农技干部先后深入7个县市区42个乡镇参加包镇驻村,4个抗灾强管科技壮苗行动领导小组包联全市11个县市区开展百日巡回指导,正是有了这些农技人员的参与,才能迎来小麦的丰收。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 站长 薛源清:可以说在去年这个强秋淋天气的影响下,各级通过抗灾强管、科技壮苗包括千名农技人员包镇进村这个活动,还有农技人员三贴近这个活动,在这个推动下,去年全市将近有249万亩的这个晚播田块通过这个促弱转壮,可以说今年这个都取得不错的产量水平。

下一步,渭南市农技部门将继续抢抓有利墒情,开展夏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继续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面贯彻藏粮于地、蔵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粮食责任,完成全年粮食目标任务。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