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渭南市百名书记“谈党建说变化”——专访姜涛

发布时间:2021-09-03 17:39:0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展示渭南市广大党员的时代风貌,展现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的建设的新成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共渭南市委组织部与渭南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推出百名党组织书记“谈党建说变化”系列访谈节目,围绕“抓党建、促治理、优服务,彰显各级党组织书记新担当、新作为”这一主题,邀请县(市、区)委、市县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等领域共100名党组织书记参加访谈。9月2日《对话渭南》节目邀请富平县淡村镇都村村党支部书记姜涛做客直播室,就农村党建以及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听众朋友分享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经历。

姜涛,2012年担任富平县淡村镇都村村村委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担任都村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开始担任都村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17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致富帮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富平县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持人:首先请姜书记介绍一下都村村党建基本情况。

姜涛:都村村位于富平县城西南7.5公里处,自古以来是通往三省四府的通衢要道,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村支部委员会5人,村民委员会5人,监委会3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519户,2193人。土地面积4700亩,耕地面积3948亩,流转土地1751.94亩。实现了自来水、天然气、网络全面入户和村道巷道全面硬化,补齐了村内基础设施短板。

都村村是一片红色沃土,习仲勋同志曾在这里求学四年,初步接触了进步主义思想,最终走上了革命征程。他自己启蒙时代的母校和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1958年,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曾专程回到都村小学看望师生。都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小组6个,党员人数49人,始终秉承“传承习老精神,当好红色传人”的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根本宗旨,不断建强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脱贫成效,切实为群众服务,实现了新时代都村村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目前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和亮点是什么?

姜涛:近年来,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都村村党支部主要以加强政治学习、丰富组织活动、建强支部建设、党建引领业务、筑牢廉政篱笆等五方面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政治理论著作,锤炼党员干部党性,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二)建强支部组织。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支部建设工作的要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加强党员阵地建设。

(三)丰富组织活动。创新开展“永葆初心强党性”等主题党日活动,督促党员依托“学习强国”“互联网+党建”等平台开展学习,组织支部党员瞻仰米家窑红色交通站、120师抗日誓师故址,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四)党建引领村务。坚持以党建统揽村务工作,通过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党员教育、强化廉政建设,实现党建与村务同谋划、共部署、双促进,确保都村村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强化廉政建设。督促党员认真学习廉洁勤政制度规定,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巡视利剑》等廉政警示片,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为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守住底线敲“警钟”,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廉政建设与村务工作部署落实有机统一,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今年都作了哪些具体工作?

姜涛:今年以来,都村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认真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突出学习教育重点,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信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以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原著原文为素材,支委带头学、党员交流学,紧紧围绕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围绕党的领袖和重要历史人物、英雄楷模的伟大贡献和英勇事迹等方面,扎实开展学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确保了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主持人:通过党建引领村上产业发展如何?重点发展哪些方面?

姜涛: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都村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党建领航,全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

2010年8月以来,都村村抓产业促增收,先后引进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1751.94亩,建成永辉超市现代化柿子加工厂、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等重点项目,都村饭店、爱心超市、移民观光产业园等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设施樱桃、杂果栽植、苗木花卉繁育、畜禽养殖、小麦玉米粮食等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示范带动全村林果粮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增收渠道更加牢固。

都村村原来是贫困村,脱贫出列以后,防返贫工作始终是工作重点。建立了村组上下联动的防返贫预警监测机制,筛选培训17名基层信息员,将全村519户2193人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重点关注“三类人群”的家庭变故、收入变化和基本生活情况。2021年按照小组组长摸排、上级行业部门监测反馈等途径,排查发现疑似风险户2户,经过综合研判分析,均不符合监测预警条件,没有纳入“三类人群”管理范围,防返贫工作取得了实效。

主持人:这几年村上发展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姜涛:十八大以来,在都村村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方便了群众生活,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通过产业发展和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脱贫出列,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建强党建阵地。先后建成了新村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广场、都村村集体经济实体,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党建阵地,满足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形成了人人盼发展、人人思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党建引领下,永辉超市柿子加工厂、中哈友谊园、元丰农业现代化企业、设施樱桃园、秦聚园林等重点项目全面落地开花。

二是实现全面脱贫。曾经的都村村,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65人,因病因残致贫,发展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都村村的发展。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后,在上级政策支持下,在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帮扶下,除了5户五保户集中供养,部分严重残疾贫困户依靠低保政策兜底,其他贫困户或者发展养殖业,或者激发发展动力外出务工,都村村实现了脱贫出列。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都村村自然地貌南高北低,川塬河谷相间,赵氏河穿村而过,桃曲坡水库灌区实现全覆盖,红星水库调蓄水量丰富,水利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多年来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40万株,建成了全县最大规模林苗木花卉繁育中心,享有富平县城西部绿色天然生态“氧吧”之称。近年来,我们秉承生态宜居、休闲自然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无污染道路,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广泛宣传环保理念,广大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都村村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根本改善。

主持人:下一步在党建引领发展有哪些思路和想法?

姜涛:下一步,都村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立足村情民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扩建都村饭店,形成500人以上接待能力,吸引富平及周边镇村群众休闲、用餐,打造生态观光和红色旅游服务配套的亮点;依托210亩的产业园项目,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二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严格按照镇区规划,依托习仲勋故居旅游资源和影响力,利用都村村北冯组主干道区位优势,对北冯组主干道进行提升改造和设计包装,建设红色旅游廊道,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都村村实现了脱贫出列,村内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戒骄戒躁,多看多比,寻找差距,立足实际,追赶超越,争取都村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张武艺  刘佳鑫

审核:刘莹

终审:周新宏

监制:黎英

编辑:广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