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乔阳博做客《环境热线》
8月4日上午10时,富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乔阳博、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冯安荣、县教育局副局长杨建军、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岳亚琦、县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贾海伟做客《环境热线》,就“十四五”时期富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嘉宾:根据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提出到2025年,实现“两高两优一提升”。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工业规模实现倍增,服务业能级提升,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航空之城”“羊乳之都”“柿子之乡”“文化名县”四张名片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航空装备制造集聚区加快发展,航空之城初具规模,到2025年,航空产业产值达到百亿级规模。奶山羊高标准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1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着力打造国家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
富平柿饼加工能力、加工质量大幅提升,规划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绿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柿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柿子产业强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持续推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文化名县。三是优质公共服务、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量质齐升,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务新高地基本建成。公园城市建设效果显现,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秀美之地基本形成。
主持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结合富平县的实际情况,如何更好的推动和落实这项工作?
嘉宾:一是做好政策衔接。印发富平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落实 “八个一批”措施,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二是做好工作衔接。1、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排查,推行“谁排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签字背书”制度,全体县级领导下沉一线、各行业部门负责人包镇包村排查,并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2、强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应急户“三类人群”常态化监测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持续落实产业就业、临时救助等政策。
3、推进项目建设,对2021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柿子、奶山羊、苹果新品种等主导产业,切实强化产业带动。 三是做好队伍衔接。在继续保持原有结对帮扶关系稳定的基础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坚持精准选派、全员参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目前,中省市县驻村帮扶人员已全部到位,正在熟悉情况,排查走访,制定各村帮扶计划。四是做好机制衔接。成立富平县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推行“周调度、月推进、季考评、定期督办”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的调度指导,确保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达标见效。
主持人:2021年富平县将着力办好哪些民生实事,来聚焦群众关切关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嘉宾: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年内庄里初中、庄里实验幼儿园、恒大小学二期等项目将建成投用,新增城区义务段学位2300个以上。继续推行“大学区联盟”,加强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化民办学校管理,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托管机构,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是切实做好社会保障。1、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 2、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城乡同控,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巩固防控成果。3、加快建设健康富平,年内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迁建,馨康医养中心开工建设,县医院启动三级医院创建。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化同空军军医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协作帮扶。
4、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温泉河沿线、老城等4个棚户区改造,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织牢社会保障网。三是扎实抓好社会治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执法监管,持续加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构建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