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富平县:曹村镇大渠村红色交通站

2021-04-22 16:08:40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抗日战争时期,富平共产党就有了地下交通站,到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4个红色交通站,这些交通线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关中、西安的重要通道,战斗在这些交通线上的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机智灵活的策略,在国统区的心脏部位、出色地完成了护送革命干部、转运物资、传递情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曹村镇大渠村(图片由南志秀提供)

富平县委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富平历史》一书,该书“红色地下交通线”一章提到:富平的4个秘密红色交通站,除庄里被叛党告密遭遇破坏外,洪水、曹村、老庙都完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艰巨任务。

曹村地区的联络点有曹村特支书记白彦信家和县工委交通员孙世发家。1946年,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汪锋(即执行延安与张学良穿针引线人)、丁超等同志指示在敌占区的梁步六(即梁布鲁,流曲人)开辟一条传递情报的交通线。梁步六以曹村特支书记白彦信家为据点,建立了南连西安、北接陕甘边区(经同官陈子敬与边区詹树轩接头)的地下交通线。

陈子敬系共产党员,1945年秋受西安中社部(“中共中央社会部”,内部又称“中共中央情报部”,对外称“中共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指示,打入同官县党部任书记长。梁步六、白彦信通过这条交通线,多次往返边区传递情报。有时敌人封锁紧张,无法经同官到达边区,就由陈子敬介绍到同官文明乡张乡长那里,再由张乡长介绍到该乡三保陈保长那里,经王家河翻过文王山到边区。曹村大渠里的孙世发家也是个秘密联络点。孙世发是共产党员、县工委的交通员,直接受邵武轩(地下富平工委书记)领导,经常穿越封锁线,做邵武轩与白彦信的联络工作,他家里经常接待地下工作人员。1946年9月,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邵武轩(兼管富平党的工作)到富平检查工作,由王杰(建国后任县长)护送到孙世发家,白彦信和孙世发提供了7石小麦的经费,后由孙世发将邵武轩护送到庄里刘茂坤家,与刘茂坤、钱受身、杨克明等谈工作,返回边区时,由孙世发一直送到马栏。

俯瞰曹村镇大渠村

大渠村的红色交通站距伪乡公所仅一里之遥,在敌人眼皮底下却从没被破坏,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完全得益于曹村特支书记白彦信的巧妙周旋。1928年10月成立党支部,支部会就选在大渠村外大坟里。《富平党史》载:地下党员孙世发、兰景诚(孙卜人)都是交通员。白彦信、张勤功等许多党员也都为革命跑交通。仅孙世发一人就护送张宏泰、李浩、张克礼等地下工作者一百多人进出边区。原工委书记邵武轩曾回忆:“1942年春节前后,省委派我通过敌人封锁线,回富平巡视了觅子、曹村地下党工作。我住在耀县庙湾淳耀县委,采取派人出去和调人进来的办法联系,同我单线联系的孙世发、兰景诚与曹村党的负责人白彦信联系。孙世发经常通过敌人封锁线,送信和接送干部,工作很出色。他还把白彦信带到边区汇报工作。”

其时,省工委书记赵伯平,到富平检查地下党工作,听了王杰的汇报后说:“在敌人眼皮底下搞暗边区,这个办法好。”白彦信利用手中权力教育保丁支持陈安德的游击队,把曹村沿山一带搞成了暗边区,以迎接解放。孙世发与本村党员把大渠村也搞成了暗边区。他与张勤元、张勤功、胡金堂、张明智等同志忠于党、严守党的机密。在白色恐怖险恶的环境下,在枪林弹雨中,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也反映了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浓厚感情,我们怀念他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不忘这些英雄前辈,不是做派,而是诠释今天的幸福是前人奋斗来的。

目前,曹村镇大渠村党支部、村委会正着手恢复大渠村红色交通纪念馆,这将成为当代和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来源: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南志秀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