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人大:民生实事显初心 履职建功“三个年”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渭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渭南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我市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今天播出第九篇《大荔县人大:民生实事显初心 履职建功“三个年”》。
近年来,大荔县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县、镇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把握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和测评等关键环节,召开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民意,科学选定项目,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与人民需求高度融合,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今年大荔县共实施县级民生实事项目10个,总投资7.78亿元,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养老服务、道路交通等领域;17个镇(街道)共实施民生实事项目57个,总投资3.04亿元,涵盖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和其他民生项目。
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以及道路建设提升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家村位于大荔县许庄镇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公共设施开始变得破旧,村民们出行、外出活动都受到了影响,为此,许庄镇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责任,通过村里联络站,多走访、多调研,积极征求各双管单位、各村(社区)及人大代表、群众意见建议,共征集到2024年计划实施重点民生项目10个。经许庄镇第十七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票决出了“许庄村等11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西大壕村等21个村基础设施及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叶家村村容村貌整体提升项目”3个项目作为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
许庄镇叶家村居民长锋利:刚开始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再往村口走,路边的墙皮都掉完了,现在一改造,一下大不一样。目前还没完全修好,体育器材再安装上,那简直就是大变样。
如今的叶家村村貌焕然一新,洁白的墙面、平整的水泥地,干净卫生的垃圾箱,不论是遛弯还是锻炼,都让村民们眼前一亮。
大荔县人大代表、叶家村副书记王蕾:除了提升村容村貌,排水渠修复也是个大事,村里群众的地都靠水渠灌溉,以前水渠破损严重,浇个地漏的水比用的水多,现在修好之后,浇水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减少了浪费。
据了解,“中排干沟西渠头流泥段治理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清淤整修边坡3.538千米、修建生态连锁护坡227米、新建陡坡9处、拆除重建生产桥1座、拆除重建渡槽5座,随着项目的即将完工,不仅增强沿线各村农田排水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提高农民收入。
今年11月初,大荔县西城街道谷多生态大姜产业园引种的60亩大姜喜获丰收,亩产量约6吨左右,亩产值达四万余元。丰收不愁销路,但是大家更担心“出路”。谷多生态大姜产业园所在的西城街道,有一条村民们出入的主干道“东七街道”,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该道路年久失修,导致街道基础设施落后,排水不畅、私搭乱接、杂乱无章,直接影响群众正常出行和城市品质。
大荔西城人大工委主任兰博:随着县城发展以后,两边分别有了洛滨大道和新108国道,这条主干道的失修,影响到整个东西片区5个村,4个社区的群众。自从民生票决制实施以后,代表们从前期通过调研走访征求意见,最终在会议上票决出了5大项19个民生实事,“西城街道办东七街道品质城市提升项目”就是其中一项。
该项目为道路提升项目,总花费300余万元,长1.3公里,在对道路改造的同时,对路面进行了加宽、下水进行了改造、弱电进行了整理,栽植绿化梧桐500余棵,路灯安装60余盏、风貌改造1.7万㎡。道路修好了,村民们既不用担心销路也不用担心“出路”,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县镇两级民生实事项目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据统计,大荔县共有各级人大代表1361,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一名,省级人大代表5名,市级人大代表52名,县级人大代表270名,镇级人大代表1033名。共有一个县级代表联络指导站,15个镇中心联络站,2个街道中心联络站,35个村社区联络站,一个企业单位人大代表联络站,各级联络站运行以来,共组织区域内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76次,收集营商环境方面意见建议94条,联系走访选民6050人次,解决人民群众困难问题292件。
下一步,大荔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题活动上来,持续攻坚,抢抓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黄金期”,加快协调解决推进中的卡点、难点问题,重点聚焦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盯紧群众“关键小事”,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编辑:祖钰
初审:刘莹
终审:黎英、周新宏
编辑:葛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