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 寻找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意义
西部网讯(记者 惠璇璇)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水天一色,飞鸟成群,风景如画,引人驻足。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大荔县洛河以北、县城以东5公里处,总面积1185.3 公项,湿地面积712.6公顷。该公园位于黄、渭、洛三条河流交汇地带,以湖泊湿地为主体,有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沼泽、内陆盐沼、盐田、库塘湿地等复合生态系统。它是关中平原东部内陆咸水湖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流域内陆咸水湖湖泊湿地的重要资源,是内陆候马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主任李文斌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大荔县各级进行申报,终于在2018年正式授牌,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也就此诞生。“当时的水面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可能只有一两千亩,现在水面有五千多亩。现在我们在这里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每年还会给水里投放鲫鱼、鲢鱼等生态品种,来调节水质。”李文斌称,生态环境变好了,生物多样性也就有了保证,黄河大闸蟹、罗非鱼、对虾等水产成为这里的特色,水禽也在这里栖息和过冬。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野生鸟类
据悉,湿地公园内有野生鸟类16目44科148 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苍鹭、白鹭、头雁、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等。野生植物有20科24属26种。
大荔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众多,植被群落类型多样,在生态、科研、文化、教育、休闲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来源:西部网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