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县市》大荔:新设备 新技术助推冬枣标准化生产 产业提升
作为全国设施冬枣第一县,当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是县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冬枣品质提升,实现产业稳定发展,近年来,大荔县各冬枣专业合作社、企业积极改进提升生产设备,实现冬枣智能化、标准化分选,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大荔融媒记者 张鸣航:“现在是在大荔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在我身后的这台设备呢,是冬枣智能化视觉分拣设备,通过这台机器筛选出来的冬枣呢,按照形状、颜值、大小被智能分拣并自动称重,实现了冬枣的标准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
8月下旬,正是大荔县冷棚冬枣集中上市的时节。在羌白镇最大的冬枣合作社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每天来这里进行冬枣交易的枣农们越来越多。当地枣农徐庆家里种有28亩冬枣,往年在这里交易冬枣都是人工筛捡,费时费力,这两年合作社引进了最新型的智能冬枣分拣设备,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九组村民 徐庆:“现在这也有仪器,就是说对枣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那我在地里肯定也就把那不好的咱就不能拉过来了是吧,我交枣一直很顺利。”
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介绍,这台智能分拣设备价值180余万元,是高性能六通道分选机,采用视觉光电系统对冬枣进行标准化筛选。今年,合作社又花费100余万元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可将冬枣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商品化分级,确保了每一颗冬枣的品质。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全喜:“传统设备一小时只能分选一千多斤,咱这个可以一小时分选到近八千斤,大大地提高了效益。而且冬枣的商品果从大小、颜值都能给你分选的更加精准,所以呢它提高了效益的同时省了人工。”
江南市场客商 张勋:“(冬枣分拣)加工质量比较稳定,而且他们这边的设备比较可以,就是没有碰伤,符合我们超市的标准,这个(果)品确实卖得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近年来,大荔县积极引导鼓励冬枣销售组织和企业开展冬枣集中分拣、预冷、收购等服务,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促进冬枣分拣、储藏保鲜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应用2.0及小型选果线281条、3.0选果线137条、最新型4.0选果线12条,选果能力提高到36吨/小时,极大提高了冬枣筛选入库效率,延长了鲜果保质销售期,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王桂荣:“我们还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不断引导冬枣生产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引进应用更加先进、智能化的冬枣生产设备,加快冬枣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冬枣标准化生产,保证产业良性发展。”
记者:王雯 鸣航 奕尘 编辑:佳雨
稿件来源:大荔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路雅
审核:张涛
终审:赵永彬
编辑: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