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政府副县长张金玲做客《环境热线》
3月22日,大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金玲带领县人社局社保中心副主任王红艳、县农业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乾、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股长杨晨、县文旅局旅游股股长马晓、县医保局经办中心职工股股长雷有光、县创建办办公室主任王永做客《环境热线》,就大荔县相关工作与听众进行交流。
坚持项目带动 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深抓项目谋划。紧扣国家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和重大机遇,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等重点方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因地制宜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高质量项目,做优做实滚动有序的项目储备库。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健全领导包抓联系和专班推进工作制度,逐项落实“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实施周调度、月开工、季督查,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任务落实。强化统筹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卡点问题,凝聚项目建设最大合力。
三是细抓项目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审批程序,采用“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方法,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土地要素供给,统筹用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充分利用营商环境热线,受理干扰营商环境问题,建立营商环境交办机制,加大问题查处力度,营造尊商、重商、安商氛围,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是狠抓项目招引。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成立招商工作小分队,确定176家外出招商考察企业清单,近期正陆续进行考察,力促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建设。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重点产业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线上招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专题活动、异地商会、在外荔商、专业招商团队,搭建委托招商专业平台、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借力借势招引一批旗舰型产业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三农优先 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增强供给保障。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一方面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实施高标农田建设,不但要保面积,还要保产量。另一方面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步发展畜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指导设施水果、蔬菜科学种植,不但要保数量,还要保多样、保质量。
二是配强科技装备。加强与西农大等高校的合作,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因地制宜,按需引进国内“高、精、尖”端农业机械产品,开展试验示范推广,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
三是建强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新型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同时,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打造一支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队伍。
四是增强产业链韧性。构建以大荔冬枣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体系,补短板、强韧性,严格生产标准,推广科学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农业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确保每个环节都不能断裂。
推进文化自信 加快文旅融合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荔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大荔县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流经县份和面积较大的流域大县之一,人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目前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同州梆子)、省级14个;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个,省级文保单位18个。今年大荔县将筹备启动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荔段)建设,策划一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主题活动,搭建一批黄河文化体验新场景,建成1-2处黄河文化公园景观节点,全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新项目新业态新地标。
二是突出特色亮点,守好“国字号”品牌。今年大荔将在国家4A级景区丰图义仓景区打造上再加力、再提升,加快落实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岱祠岑楼提升改造工程、丰图义仓仓城回廊保护修缮工程,实现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实现常态化。同时加快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同州梆子的保护传承工作,打造同州戏曲(非遗)展览馆,启动实施同州民俗文化园建设,在大荔高铁站建成大荔非遗展览体验馆并免费开放,不断挖掘大荔非遗的多元价值。
三是推进深度融合,加快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景点)活动,丰富大荔“天下粮仓”农耕体验之旅、沙苑“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打造形成园区“工业游”、乡村“红色游”等特色精品线路,打造融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样板;加快文创产品研发,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举办文旅推介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综合体的文化内涵,实现全年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为实现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贡献大荔文旅力量。
梳理民生实事 直面民生“热点”
今年要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主城区改造完成西二环中段等4条道路,有序实施同州路等3条道路人行道修复提升工程,铺设完成东环路等8条排水供气供热管网,同州新区建成7条道路,激发区域发展生机。
二是洛滨大道东延至国道242全线贯通,客运综合枢纽站年内建成,新改建通村公路90公里以上。
三是改造老旧小区9个,消除城市“三无”小区70%以上。
四是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单位)20个,建成城市文化主题公园1座,让市民尽享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五是新建村级垃圾压缩收集转运站30座,整村推进卫生改厕6000套。
六是县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用,中医医院二期扩建、妇幼保健院迁建年内启动。
七是城区再建东府小学、东府幼儿园2所公办学校,新增学位2850个。
八是建成镇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个,改造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5所。
九是医疗救治“五大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开发普惠性商业医疗保险,至少5类中医病种纳入医保范围。
十是免费开放大荔非遗展览体验馆,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次以上、非遗展示展演活动10次以上,建成开放城市书房2个。
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有群众通过电话或微信发表自己的观点,集中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失业人员失业金领取、企业社保补贴标准、城乡低保政策、道路交通建设、农村人才流失等,嘉宾认真倾听,耐心解答,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编辑:李静
文稿:羽凡
审核:王晓红
编辑:广播中心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