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规矩入民心 乡风更文明

2022-11-11 15:11:51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大荔县的老百姓腰包是越来越鼓,但随之而来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旧习俗、攀比风却愈演愈烈。陋习当破,新风尚当立。大荔县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创新发展新举措,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广袤农村生根发芽。

“现在过个事比原来都能省1万多元。村里实施两个改革以后,有了规矩标准,群众大操大办过事的风气好多了,牌子放到门口,亲戚也能理解。”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村支书王林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扭转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的旧风俗,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大荔县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的意见》,积极推行城乡新型殡仪改革和农村婚丧礼仪改革”(两个改革),对农村操办流程提出详细的意见和倡议。婚事新办,在程序、车辆、场所、席面、鞭炮等方面均提出限制标准,取消挡车挡门要红包等陋习;丧事简办,取消了放烟火、商业演出、夜奠后设席摆宴等陋俗,鼓励放哀乐、火葬;在祝寿、升学、满月等事宜上提倡小办甚至不办。一系列细枝末节的规定,为陈规陋习带上了“紧箍咒”。

制度上有保障,行为上有约束,最终推进上还要更有力。为此,大荔县成立了“两改”工作办公室,专项监督落实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落地落实。为了让群众看到移风易俗的决心,大荔县坚决抓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出台了《关于重申和规范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本人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必须报告。喜事做到事前、事后双报告,丧事事后报告。规定公职人员不得以乔迁新居、升学谢师、小孩满月等名义宴请亲戚以外的人员,也不得参加亲戚以外的人员办理的喜庆事宜。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的奢侈之风。鼓励农村组建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监督村民“过事”。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有了党员干部带头,摒弃旧习俗,树立新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文明新风逐渐在广大群众中扎根发芽。为了深化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大荔县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暨两改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谁家过事理事会都会带着倡议书、操作章程之类的宣传牌到事主家,让所有人在潜移默化中相互理解、遵章而行,现如今大荔县的农村已经形成了节约简办的文明新风尚,每桩红白事下来平均可节约费用1.5万元左右,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在大荔县每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囊括了文明行为、移风易俗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和“四会”制度都在最醒目的位置悬挂着,成为村民遵礼守法、邻里和谐、文明礼让的标尺。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主题文化墙,传递时代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明素养。通过广泛评树各种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召影响广大群众。全县先后评选表彰美丽大荔人113人,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社区)72个,十星级文明户23800户,文明家庭150户,“好媳妇”“好婆婆”3370余人,树立了杨军丽、薛安全等79名省市级模范好人。构建起良好的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优良家风,广大农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显著提高。

来源:大荔宣传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