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澄城县人大:让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古徵大地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4-12-21 12:51:50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渭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渭南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我市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今天播出第十篇《澄城县人大:让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古徵大地落地生根》

如何让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不流于形式、止于过场?如何开辟人民民主广阔多元的参与渠道?2024年,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联系点、数字人大、专业代表小组进行了各种创新性实践,并在古徵大地上向上生繁花、向下深扎根,在守正创新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澄城县司法局作为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立足立法联系点的延展属性和行政主责主业,在工作中将征询立法意见与释法、宣讲相结合,借助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时间节点,通过法治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和征求意见建议两不误,实现立法意见征求与普法宣传的良性互动。

澄城县司法局局长李建荣: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够有效畅通立法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间的联系,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使冷冰冰的法律法规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更有实效。

澄城中学就是其中一处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该采集点成立一年来,师生家长都感到立法不再离他们生活那么遥远,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校园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家长的法律素养和权益保护意识也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王协恭:随着澄城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建立健全,立法成为群众身边事,我们共设立了20个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涵盖全县10个镇(办)的人大及法院、检察院、教育等相关部门,并从基层干部、一线群众、法律工作者、医务人员中,组建了一支48人的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截至目前,共采集收集了15类36条信息,其中11条被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过程中采用。

澄城智慧人大APP,是去年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代表工作乃至人大工作进行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再造,自主开发研制的一款微信小程序,也是代表联系群众、参与监督、处理建议、报告履职、展示风采和履职培训、履职保障的“掌中云平台”。在澄城县雷庄村,彭建学的蔬菜基地一直因为缺乏技术指导,产量不高而着急。再寻求帮助时,知道了澄城智慧人大APP,他抱着试试的心态,用手机求助留言。没几天,事情就得到了解决。

村民彭建学:没想到我在澄城智慧人大APP上反映的意见建议马上得到了回应和解决,我家的大棚蔬菜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终于走上了正轨,不仅让我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技能,还为蔬菜稳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田间地里、环境整治、镇村医疗服务......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来找代表帮忙,澄城智慧人大APP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党委、人大、政府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人民的利益之中,成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新载体。

让代表建言更准、监督更实、成效更优,澄城县创新建成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信息采(收)集、工业倍增、商贸活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服务、教育科技、畜牧养殖等9个专业代表小组,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讨论、专题会议等各项活动,为代表在专题视察、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等活动中提供发挥专业的舞台,提高了代表履职的质量。王建琦是畜牧养殖专业小组成员,自从专业小组组建后,他的工作专业对口,干起来就更加的顺心顺手。

市人大代表王建琦:“内行出马、一个顶仨”,内行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监督,以前我参加视察调研等活动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市人大代表王敏:去年10月以来,我们文旅融合专业小组总共开展了6次活动,实地走访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尧头窑景区、交道樊家川村等多个地方,详细了解文旅融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在刘家洼遗址的问题上,我们发挥小组专业优势,积极与多个部门协调,为加快刘家洼遗址博物馆建设建言献策,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方案设计。

一件件人民关心的急难愁盼事落实落地,是澄城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缩影,也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让人大工作直达基层、直抵民心的鲜活写照。站在新的奋斗起点,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平台载体,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编辑:祖钰

初审:刘莹

终审:周新宏

编辑:葛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