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澄城樊家川村:农旅融合铺就花样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01-10 16:06:26

行走在澄城县樊家川村,一望无际的千亩梨园、整齐规划的设施大棚、气势壮观的大坝飞流便映入眼帘。谁能想到,这个位于渭北旱塬、境内沟壑纵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是集产业、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公园,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业“花果山”。

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是如何蜕变成“花果山”的?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的记者带您一同走进樊家川村,了解这个破解因地制宜精准发展的“樊家川模式”。

乡村致富离不开带头人,樊建武就是这个带领群众拓宽致富路的“领头雁”。2011年,他不顾家人亲戚的反对,毅然放弃稳定的生意回樊家川当村官,被选举为樊家川村新的党支部书记。“村里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但因为没有水利灌溉,产量不高。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有的年轻人在外面站稳脚跟,将一家老小都接出去了,导致樊家川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贫困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回忆起昔日的樊家川,樊建武感叹不已。

为改变樊家川村守着“金碗”讨饭吃的困境,带领村民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樊建武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争取资金,下定决心组织群众修建基础设施,打机井,建水池、多级抽水站,修排水渠,实施3000亩节水灌溉项目,硬化田间道路、通村道路,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和用水环境,成功地让全村人走上了一条舒心路,让全村的土地“喝”上了洛河水。

道路修好了,如何让村民有可依托的产业便摆在了樊建武和村两委的面前,他们一起走过了村村寨寨 ,沟沟坎坎,紧紧扭住产业兴、农民富的牛鼻子,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土地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化、多样化、现代化农业,为村里打造起了酥梨产业,并建设起产业配套设施,以订单农业的方式让村民不愁销路。同时,樊家川村在农产品加工、经营、仓储、流通和服务设施上加快生产环节延伸,大胆探索“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广泛动员群众以地入股、以劳入股,建成1000吨气调库、200吨设施保鲜库、果筐厂、果蔬交易中心、1000头奶山羊养殖基地和1500平方米农副产品标准化厂房,形成了党建带头、园区托管、务工收入、分红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以前像我村没有建果库之前,酥梨的销售要靠外面的客商,现在有了果库,到阳历年跟前我就出库,这几年村上有了订单以后,我们也不愁卖,比往年能增收15%到20%。”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村民樊周江告诉记者。

2020年,“龙首渠引洛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名录,龙首坝景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樊建武的带领下,樊家川村形成上下一心,党群合力的良好局面,借助龙首坝景观的旅游优势,适时建设农产品展厅、龙首田园牧场、民俗商业街、珍禽园、生态垂钓园、农家乐等项目,构建了以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等新业态主导的现代乡村旅游综合体,使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观光园”“美景区”多极转变,给村民拓出更宽广的致富路子。

“眼观波涛汹涌,耳听湍湍流水,似如人间仙境……”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看到龙首飞瀑时不由得感慨万千。碧绿透亮的洛河水从龙首坝顶一泻而下,它用一泓碧波,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说不完的好日子,道不尽的故乡情。

记者:陈  昕

编辑:马艾莉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