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家庭农场内的“生态启示”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四个词听起来是在说工业生产,但是用在现代农业上却并不违和。在澄城县有这样一个家庭农场,在渭南市农科院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将以粮养猪、以猪优果、果畜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果畜有机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
白吉庆是澄城县西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他的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64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还有一些葡萄。从2019年开始,白吉庆从陕西科技大学引进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种植所用的肥料来源,主要依靠自家猪场发酵的沼液、沼渣。
澄城县西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吉庆:“种养结合搞好了以后,你把你猪场里的粪便变废为宝,提高了咱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了品质,还把排污的问题解决了。”
连年使用优质有机肥,地力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板结现象得到改善,粮食作物和果品产量质量稳步提升。白吉庆所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去年的盛果期销售额达到80余万,今年的小麦也喜获丰收。
澄城县西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吉庆:“通过种养结合这个模式,咱这个阳光玫瑰葡萄能达到香味好、品质好、产量好,能卖到好价钱。”
澄城县农技中心高级农技师 刘晓花:“有机地把种养结合起来,农场今年种植的‘渭麦’系列品种亩产达到了612.7公斤,用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的沼液作为基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达到了化肥减量的目的。”
创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运营模式,大力推广“种、畜、果、沼”种养结合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解决农村散养户粪污治理难题。据统计,白吉庆的猪场年产出粪污可达近万方,曾经让他头疼不已的麻烦现在成了肥田的宝贝。如今,白吉庆的家庭农场已经成为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基地。
渭南市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室主任 张养利:“‘农科院+’这一种示范推广模式,尤其是种养结合的示范推广模式,对合作社来说效益提高了,对养殖上来说解决了环保的问题,这也符合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个模式做出来之后,对于咱渭北旱地小麦高质量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样板作用。”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刘佳鑫 李姝含
编辑:王路雅
审核:张涛
终审:张小伟
编辑: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