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坝上的“米粮川”与“花果园”
“这脆瓜、西瓜刚从旁边的冷库拿出来,大夏天的吃上一口,解渴又解暑!”6月26日,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村民樊智通说。
樊智通说到的瓜果,都是樊家川村生产的。从春天的樱桃到夏季的沙瓤西瓜,再到秋季清甜多汁的酥梨、冬季的大棚蔬菜,樊家川村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新鲜果蔬。
樊家川村位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拥有良好的水土资源,是渭北地区有名的“米粮川”。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单一的粮食种植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樊家川村一度成为“空心村”。
“能吃饱却富不了,村子的前途在哪?”樊家川村村民樊建武年轻时离开家乡创业,在2009年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贸易公司,但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村里贫困的状况,他都揪心不已。
于是,他不顾家人劝阻,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自己的汽车贸易公司,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1年,樊建武当选樊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主导产业。他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外省及周边的大荔、蒲城、富平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以党支部为引领,依托樊家川村水利优势,打造优质酥梨、设施果蔬等为重点的发展思路。
仅流转土地、配套设施就要投入200多万元。钱从哪儿来?樊建武多方筹措资金。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樊家川村建基地、优品质,先后发展酥梨3500余亩,金寿杏、雪里红桃、高石脆瓜等特色水果700余亩,注册“龙首坝”牌商标,产品远销越南、缅甸等国家。
“产业配套也得完善起来。”樊建武介绍,村里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千吨气调库,投资150余万元建成了果筐包装厂,储藏、包装、销售一条龙,既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也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村子借助科技力量,成立了省级龙首现代农业园区,组建互助资金协会和科技专家大院,引进西北生态苗木研究中心,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
“靠蔬果大棚,我们家一年收入近10万元,盖了新房子,给娃把媳妇也娶了,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了。”樊家川村村民吴清书说。2018年,樊家川村被评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20强”。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富裕后的樊家川村,着手向更美转变。近两年来,樊家川村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并依托龙首坝及水库核心景观,结合林地、田园等特色资源,打造集民俗美食、观影演艺、休闲度假、亲子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 孙鹏 通讯员 谢敏绒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