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出台强秋淋晚播小麦抗渍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指导意见
(记者:师露)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渭南部分地区冬小麦播期推迟15~30天,晚播小麦比例大幅增加。据气象部门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近期渭南将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温过程,不利晚播小麦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为科学应对渍涝灾害和低温冻害,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抓好小麦秋冬种和晚播小麦田间管理,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澄城县农技中心结合实际提出冬小麦抗渍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指导意见。
澄城县小麦播种现场
一、强田管促转化
今年冬小麦播期推迟明显,秋季降温偏早,对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较为不利。要坚持“早管适促、增温保墒、促根早长”的技术路线,切实抓好冬春管理,促弱苗转化,奠定群体基础。
1.促进弱苗生长。可在冬前施追肥、喷施叶面肥,使麦苗加速生长,由弱转旺。
2.控制旺苗生长。防止冬前过早拔节,对于出现旺长麦田,可进行镇压、划锄断根或化学控旺,使麦苗由旺变壮。
3.喷施防冻液。在小麦弱苗或旺长期,如遇强降温,可喷施防冻剂有效预防冻害的发生。
4.浇好小麦防冻水。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浇水,是避免小麦发生冻害的有效方法。
二、防病虫控危害强麦苗
今年冬小麦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和草害滋生,增加了危害风险,要压低春季病虫害发生基数,压前控后。一是重点防控好条锈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切实减轻病虫草害为害。二是早防早治苗期病虫害。
三、科学化学除草减少危害
强秋淋后,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出苗早,草量大,宜坚持精准防治时间、精准防治药剂、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原则,突出恶性杂草和重点区域,抓住杂草防治敏感期,早防早治。
四、抗干旱保生长
经验表明,涝旱易转换,抗涝不能忽视抗旱。今年秋季雨水多,土壤底墒充足,但晚播小麦根系下扎浅,如果冬春出现旱情,对小麦苗情转化较为不利。要立足抗旱促春管,抓好春季肥水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来源:澄城县农技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