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白水县人大:人大代表齐发力 护航乡村“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4-11-26 09:54:35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渭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渭南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我市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今天播出第六篇《白水县人大:人大代表齐发力 护航乡村“致富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新要求。白水是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思路,依法履职,持之以恒聚焦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发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以多举措多渠道助推白水农业高质量发展。

苹果作为白水的支柱产业由来已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全县农民收入的70%源于果业,苹果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11月正是苹果苗栽种的时候,在白水县林皋镇秋林合作社的育苗田,白水县人大代表林秋芳正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人员栽植今年新一批的“瑞雪”果苗。

林秋芳:到了冬季,我们就开始栽树,这个是带土、无病毒的瑞雪树苗,这都是8月份嫁接的树苗,你看这个苗子根系特别好,白水苹果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春季种,因为这个带土球的苗子不牵扯冬季春季种,所以这就不牵扯成活问题。

林秋芳是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人,她既是一名人大代表,还是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职业农民、农艺师、北马村苹果技术推广员。全县十万亩瑞阳瑞雪苹果田,林皋镇就有五万亩,每次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时,林秋芳都会带着相关建议来到会上,从种植苗木,到如何销售,她的建议贯穿苹果产业链。

林秋芳:农业方面有什么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提出来,比如像土壤提升,我会提出让多施有机肥,把苹果品质做得更好,再比如苹果品种的宣传推广,好多关于苹果这方面的议案。

2023年,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履职新方式,在建立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代表个人工作室——林秋芳代表工作室,通过用好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林秋芳的组织下,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合作社带动广大果农大力发展集约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着力提升苗木专业化水平,不断拓展苹果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苹果产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使合作社和果农实现了“双赢”。她还利用苹果基地培训省内外果业人员达6000余人,累计带动相邻镇村189户863人实现脱贫,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

北马村村民林秋会:我在这天天都包装苹果,从八月份早熟苹果下来开始,干到年底,过完年还继续包。我一直在这打工呢,一年3万,我丈夫也在这干,一年6万,我们俩一年就九万。包苹果我一天能包二三百个盒子,单子多的时候,一天要包一千多盒。

在白水县,像林秋芳这样的人大代表不在少数。为引导激励果业界代表立足本职、引领示范,有为履职、服务发展。白水县在全市率先建立县级苹果行业代表联络站,将省市县镇四级代表聚集到产业链上,让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据了解,白水本届果业届代表占比得到大幅提升,由上届9名增至19名。三年来,代表们通过会议审议提出果业发展建议36条,目前26条已落实到位。

林秋芳:人民选代表,代表为人民。我经常坐在那就想这十个字的含义,必须要为果业、为果农而服务,我就给果农说,苹果卖不出去找我,时时刻刻都行,管理不了,就教你管理,想学技术,那就来跟我们团队来干。

白水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白水县人大常委会也将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持续不懈监督支持。近三年,全县已新建、高接新品种4万亩,其中8000亩已挂果见效,深受市场欢迎、果农好评。目前全县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的6万亩果园,已成为苹果品质价格双优主力军。全县依托“十百千”培训工程,累计培养省级果树专家10名、县级专家98名,年均培训果农1.2万人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14家,托管果园10万亩,覆盖果农1.7万户。白水县人大持续关注白水苹果品牌建设工作,全县共发展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培育“秋林芳果”“新农妹阿珍”等电商网红130余家,白水苹果已连续8年进入中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十强。

在突出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白水县人大常委会还围绕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兼顾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相融合、推进民主与改善民生相统筹等工作,做好相关的视察调查和专项调研,全方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在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记者:葛祖钰、高维斯佳

编辑:李智

初审:刘莹

终审:周新宏

编辑:葛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