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刘家卓村里有棵杨家古槐

发布时间:2024-02-29 08:58:08

  杨家古槐  记者 王小敏 摄
  古树档案
  白水县刘家卓古槐:蝶形花科,树龄约800年,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树高10米,胸径1.07米,胸围3.7米,冠幅东西长7米、南北长8米。主干大角度倾斜,树干中空(可容纳3人),可它却有顽强的生命力,每年春季都会冒出新枝,像一位永葆青春的老者护佑着村子。每年正月初一和清明节,刘家卓村村民在树下开展祭祀活动,自发系红绸于树上,祈福还愿,以求平安。

白水县雷牙镇刘家卓村人每年大年初一都会隆重祭祀杨家古槐。

刘家卓人祭祀杨家古槐?初听眉头紧锁,细听豁然开朗。让我们一起听村民们讲述它的故事。

84岁的杨月德曾听爷爷讲在明朝以前刘家卓村就已经形成,且人丁兴旺、村富民安。后来瘟疫突袭,全村无一人幸免,村庄断崖式衰落,唯有8棵200多岁的古槐与村庄彼此守护。

2015年8月4日,杨月德依据老一辈人的讲述,整理出了一份杨家古槐概况。据他记录:在明朝洪武八年时,山西省洪洞县张家村人杨氏夫妇奉旨迁往白水县雷牙镇刘家卓村定居。杨氏夫妇勤劳肯干,善于打理,村庄逐渐恢复了生机。

后来,杨氏夫妇生育一子,其子又生育四子。为了便于生产,他们把刘家卓村划分为新庄和老村(即现在的刘家卓村六组和三组)。杨氏的大孙子、二孙子居住在新庄,三孙子、四孙子在老村居住。

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杨氏后人们在村中修建了城门、戏楼、水井,还修建了观音庙、药王庙等庙宇,丰富了村民生活,繁荣了村庄经济文化。

人因业而聚,包容的杨氏人准许吴氏、秦氏等40多个姓氏的人迁入村中开荒拓业,逐渐形成了曹家村、董家村等小村庄,刘家卓村村落不断扩大,烟火气息浓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古槐始终挺拔向上,后人为了纪念先祖,把古槐命名为杨家古槐,并在现存的这棵古槐南边修建了祠堂,打了水井,形成了小集市。每年大年初一,全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门口祭拜先祖,唱大戏、耍社火,迎接新年。

村民石孙贵祖辈在20世纪40年代末从尧禾镇阿东村迁入刘家卓村。现年69岁的他回忆,在他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不少古槐,他和伙伴们时常在槐树下玩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祭祀活动被取消了,多数庙宇被毁,水井被填。古槐也相继被砍,做成了农具,现仅存这一棵。

2015年,村上有老人提议,在古槐前恢复祭祀活动。村民们纷纷响应,自发筹款对古槐进行了加固,安装了围栏,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和清明节在古槐前开展祭祀活动。这几年,每逢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刘家卓村村委会还在此开展各类活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弘扬敬老爱亲美德。

今年大年初一中午12时,随着一串鞭炮的燃放,刘家卓村的男女老少向古槐磕头行礼,给古槐披红挂灯,以示不忘祖先建村立业的光辉事迹,也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出入平安。

正是因为对古槐怀有深深的敬意,村民特立碑纪念,并附上《古槐颂》:悠悠古槐树,距今已千载。先祖植根基,变迁树见证。振村之珍宝,祈福保平安。树旁有水井,祖先祠堂边。历史的文物,村中之美景。保护好神树,爱我好家园。

记者 王小敏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