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持续帮扶 确保高质量脱贫摘帽
(陕西台:张华 孙华林 白水台:杨豫秦 刘传 编辑:弋菲)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白水县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相结合,突出产业就业和易地搬迁两手抓,对搬迁群众进行持续帮扶,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的一片大棚里,即将成熟的脆瓜、甜瓜长势喜人。脱贫户宋红军的两亩大棚,去年净收入5万多元,今年预计还能再增加五成多。
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脱贫户 宋红军:“估计再有个两三天我这白瓜就大量上市了。今年估计能卖个七八万块钱,今年就感觉特别高兴。”
西固镇四河村位于沟壑山区,前些年,宋红军一家6口人住着半院庄子,生活艰难。为了解决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白水县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四河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41户。每户120平米的两层楼房,宽敞又豁亮。
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脱贫户 宋红军:“咱们住过去以后,各个方面都感觉好了,那边卫生间,厨房,客厅各个方面比以前都好,对生活也有了信心了。”
怎样让搬出穷窝的贫困群众能“稳得住、奔小康”,四河村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村党委+企业+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农户”的“5+模式”,扶持鼓励有能力、有技术的搬迁户租用设施大棚,积极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同时村上企业、产业园区,还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村上新建成的纸制品厂,3月份刚刚试产就接到了50万只纸杯的订单。
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脱贫户 武丽芳:“搬过来以后安排我在这上班。一个月2000块钱。上8个小时的班。”
目前,在四河村安置点周围已建成500多座设施大棚,以及苗木基地和多家企业,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的果蔬生产加工群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1000余户发展设施农业。搬迁安置的41户群众,或发展产业、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白水县还对全县20个搬迁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后续帮扶短板进行排查清理,建立台账,确保发现问题按时清零。
白水县发改局局长 郑学军:“坚持在搬迁点周边,以培育产业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苹果深加工、果园机械研发、互联网苹果小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的建设,有效扩大就业,预期可提供4000个劳动岗位。”
今年,白水县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项目扶持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县镇村就业服务“三级体系”机制建设及运行管理,严格落实搬迁安置,同时加大教育、医疗、民政等投资力度,确保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摘帽。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