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西北野战军白水纪念堂 铭记红色历史 弘扬西野精神
1947年3月16日,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兵团,同年7月31日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统归彭德怀和习仲勋指挥。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总部移至白水县武庄村,将这里作为西野的“中枢神经”,指挥了瓦子街战役、洛白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的“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专栏,让我们走进西北野战军白水指挥部旧址,探寻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足迹。
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和纪念展室设立在白水县仓颉庙内,在仓颉庙外,竖立着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的竖碑,进入仓颉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树龄已经两千余年的名为二龙戏珠柏的柏树,1949年西北野战军指挥部进驻仓颉庙,有一炊事兵为了生火做饭,爬上树去扳干树枝,不小心破坏了柏树,彭德怀得到报告后,召开了军民大会严厉批评了这名战士,并于会后,亲手写了保护柏树的告示,张贴在这棵柏树上,后来被刻成了石碑立在树前。
沿着二龙戏珠柏往后走,西北野战军纪念展室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其中的照片、资料无不体现着西北野战军在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里艰苦卓越的战斗历程。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冬季整训。主要内容归结为“三查”、“三整”。群众给干部“过称”就是看你够不够党员标准,干部条件,干部自身“照镜子”就是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
沿着纪念堂往左走,分别是西北野战军的警卫室、电讯室、作战会议室的旧址。在记者采访的同时,来自白水县的游客张晓玲及同事也在参观纪念堂,她告诉记者,此次参观对自己和同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游客 张晓玲:我们共同回顾了党史,对大家鼓舞很大,也让大家对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也有了信心,也就是为啥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家一块儿来把咱红色传统传承下去,这次的活动对大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也是咱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也趁着这机会开展了廉政教育,刚才大家也参观了西北野战军当时在这里工作的时候也开展了整治、检查,这也是和咱主题教育非常贴合的一项活动。
在距离仓颉庙不足2公里的武装村,当年西北野战军就驻扎在这里,一进村,今年57岁的村民高成俊就告诉记者,当年西北野战军就住在他们家里,自己的母亲还在世时时常跟他讲述当年的事情。
村民 高成俊:一到开饭的时候,那伙人确实好,把那饭就全部端进来,就赶紧让吃,我妈说那时候人对我屋人真正好的,“你放心,你不害怕,我住了这院子里,你们是很安全的。”
白水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成君侠告诉记者,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的战斗和经历给白水县留下了太多的财富,值得他们不断去挖掘和学习。
白水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成君侠:我们挖掘宣传咱西北野战军这事迹和精神,可以说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白水这一方土地,认识了我们白水这土地上的红色价值。传承西北野战军的革命精神,使这些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记者手记】在参观纪念堂时,西北野战军当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历程让人敬佩,保护文物、关心百姓更是让人感动,通过回顾当年的历史,让人更是感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更要以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继续激励自己,奋勇向前。
《东秦百姓》记者:张斌 刘宇征 李行(实习)
编辑:李辉
初审:韩林
终审:高红星
编辑:东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