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浓浓端午情 悠悠荷包香

发布时间:2025-05-27 08:56:43

市民正在选购喜爱的香包
  5月26日,在临渭区信达广场,香包摊主刘玉兰熟练地摆开摊位。竹篾托盘里,粽子形香包裹着翠绿绸缎,边缘绣着金色稻穗;生肖香包憨态可掬,老虎的斑纹用金线勾勒,兔子的耳朵透着柔软的毛绒质感;最吸睛的是一排“哪吒香包”,红衣金冠的卡通形象手持“乾坤圈”,脚踩风火轮,引得路人不禁多看几眼。
  “来看看嘞,手工香包,祈福平安!”刘玉兰的吆喝声混着艾草香,吸引了不少顾客。市民孙女士手指在福袋形香包上摩挲:“这针脚密得很,做工也很精细。”
  与此同时,仓程路王真菜市场里,香包摊位沿着街道排开,红的、黄的、紫的香包密密麻麻,在微风中晃出细碎的光影。卖菜的张女士路过时,顺手挑了3个生肖香包:“给孙子们一人一个,比买玩具有意思。”摊主李桂芳一边打包,一边介绍,“今年新出了‘高考必胜’香包,好多家长来买,绣着‘马到成功’呢!”
  在市区的不少超市里,传统香包正经历着“时尚蜕变”。货架上,艾草套装礼盒整齐排列,透明包装下,艾草锤、香包、贴布等物件一目了然。金水路一超市售货员王芳芳拿起一款艾草贴介绍:“年轻人喜欢这种便携款,上班贴在颈椎上,既有香味又能缓解疲劳。”礼盒上,传统水墨画与烫金字体相得益彰,“端午安康”的祝福里透着雅致。
  学生李雨轩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一个绣着“五谷丰登”的小香包,眼睛亮晶晶的:“原来香包上的图案都有讲究,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粽子象征五谷丰登。”在她看来,这比玩手机更有意义。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香包技艺进校园、进社区,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创意设计大赛等方式,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接轨。香包正以多样的形态走进千家万户,让端午民俗焕发新的光彩,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薪火相传,让古老的端午记忆,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记者 姜晓 刘伟 文/图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