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从水源调配到田间指导!渭南抗旱全链条发力 助农稳产保丰收

发布时间:2025-05-16 14:36:04

从水源调配到田间指导!

渭南抗旱全链条发力 助农稳产保丰收

面对4月以来干旱天气的严峻考验,我市在4月17日就启动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各县市区积极行动,迅速打响抗旱保供攻坚战,多措并举蓄引水源,保障农业灌溉有序推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各大灌区开足马力 灌溉不停歇


从春灌以来,渭南各大灌区和中小型水利设施,提早准备根据需要及时开展灌溉工作。其中,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管理中心自4月17日至今,该中心采用挖槽引流与跨灌区调水相结合,启动超大规模运行模式,从黄河以最大流量引水上塬。目前,日斗口用水110万立方米、日灌溉农田1.5万亩。据统计,从2月1日至5月6日,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坚持引水不断、灌溉不停、全力抗旱,累计斗口用水1.02 亿立方米,灌溉农田超百万亩次。东雷抽黄是我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面对旱情,该中心持续工作,仅“五一”假期5天时间就抽水上塬812万立方米,浇地9.4万亩。4月以来,该中心制定最佳灌溉方案,促进精准调度,科学配水,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应灌尽灌、应灌早灌,灌溉农田百万亩次。交口抽渭、港口抽黄等其他灌区也在全力以赴,引水灌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据市水务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春灌560万亩次。


富平县:启动抗旱 Ⅳ 级应急响应 多举措抗旱保收

5月12日,记者从富平县了解到,面对近期持续少雨,部分区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的情况,该县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应急、农业、水务等部门协同联动,通过科学调水、技术抗旱、应急物资保障等举措,全力以赴抗旱保收。
  该县统筹四大灌区实行24小时输水调度,优先保障小麦灌浆关键期用水需求。通过错峰轮灌等方式,累计完成灌溉57.84万亩次,灌溉水量5850万立方米。针对无地表水灌溉难题,推行小畦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启用4000余眼机井,新增灌溉面积6万亩,进一步缓解旱情压力。农业部门派5个县级粮油包抓组、158名农技人员下沉田间,指导群众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同时,早谋划、早部署,积极推进“以秋补夏”策略,对可能绝收地块,指导农户改种生育期短的豆类、玉米等抗旱作物。目前,各镇村正抓紧整地备种,将根据土壤墒情变化,适时启动播种作业。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同步开展旱情动态监测,发布气象服务专报,为科学抗旱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蒲城县:积极应对小麦旱情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5月14日,记者从蒲城县农业农村部门获悉,从今年3月份下旬至目前,蒲城全县小麦受旱面积29万亩,占在田面积的30.9%。旱情发生后,该县迅速响应,制定应对措施,提出指导意见,抽调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抗旱,落实惠农政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结合实际,分类施策抓好田管。蒲城县相关部门动员群众拓展水源,采取渠灌、井灌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做到应灌尽灌、能灌尽灌;加强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扩大“一喷三防”区域,增强小麦抗旱能力。组织14家专业合作社,从5月10日至5月25日,将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费从每亩10元降至每亩5元,全力支持抗旱。
  立足全局,提早谋划秋粮扩种。各镇办要按照《关于切实做好改种扩种“以秋补夏”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不折不扣完成4万亩秋粮扩种任务,全力实现“以秋补夏”。
  精准指导,全面推广抗旱播种。南部灌区在温度达到条件后,及时播种,可采取管道输送、滴灌、微喷灌等方式,确保适墒适时播种;北部旱塬要结合降雨情况,抢墒播种,并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提前谋划,积极推广耐旱品种;对适播期内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及早考虑人工造墒播种,全力保证播种面积。


澄城县:细化落实抗旱保粮措施 扎实推进春耕生产

5月13日,记者从澄城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近期,澄城县紧盯春耕生产、小麦田间管理关键节点,扎实安排部署,精准开展服务,进一步细化落实抗旱保粮各项措施。
  澄城县农业农村局以“三贴近”为民办实事夺丰收活动为载体,累计下派农技干部177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先后发布小麦应对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技术措施15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全力推进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定制叶面肥、杀菌剂、抗旱剂、调节剂套餐,及时发放至小麦种植户,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开展统防统治示范带动,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压实秋粮作物播种责任,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抗旱措施,协调解决抗旱水源,加快抗旱救灾资金拨付。据统计,今年澄城县小麦在田面积30.8万亩,其中,水浇地小麦20.33万亩、旱地小麦10.4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春玉米播种6.92万亩。


华阴市:闻 “旱” 而动多措并举 筑牢粮油丰产根基

5月14日,记者从华阴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市农业农村局闻“旱”而动,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力筑牢粮油丰产丰收根基。截至目前,已灌溉小麦20.1万亩、油菜0.75万亩。

华阴市农业农村局密切关注旱情监测和天气预报,通过微信群、村村响等方式,宣传节水和抗旱知识。广泛发动群众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凝聚抗旱合力。

优举措,保实效。对农业灌溉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因地制宜采取引水、抽水等多种有力措施,合理适度进行农田灌溉。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关注旱情变化,不断深化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科学调配水源,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渭南高新区: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多部门协同抗旱保粮

面对今年入春以来的严峻旱情,渭南高新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北区办牵头,财政、城建(水利、电力、气象)和各街道共同参与的抗旱保粮夺丰收联合工作小组,重点针对龙背、信义、阳曲、辛市北区的粮食主产区,聚焦问题导向,明确由水利部门积极对接交口抽渭,最大限度增加放水量;供电部门在前期全面摸排整治的基础上,成立应急小分队,保障灌溉用电需求;财政部门及时下拨中省抗旱救灾专项资金,通过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为抗旱保粮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吨粮镇”、“吨粮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井灌区、渠灌区等一线,大力宣传抗旱保苗保墒等技术措施,逐地块研判旱情,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各街道办也积极行动、多方协调,组织群众维修渠道、机井,在缺水地区新打深机井,确保能灌则灌、应灌尽灌。
  记者从渭南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多部门协同作战下,目前,全区水浇地已完成近期的一轮灌溉,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面积达2.24万亩,指导群众开展病虫害防治面积7.6万亩。


白水:节水抗旱保灌护民生

记者从白水县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县降雨量持续偏少,土壤失墒严重,为科学有效应对旱情,白水县多措并举做好节水抗旱保灌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旱灾影响,保障人饮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加强旱情监测。紧急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机制,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墒情,加强与应急、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旱情进展。 

科学调配水源。统筹全县各类机井泵站、水库、引石入白供水工程以及石堡川水库灌区水源,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动态调度和调整日供水量,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灌溉需求。 

做好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抗旱技术服务队作用,组织对灌溉渠道、水库、泵站等水利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加大对滴灌、喷灌、淋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宣传,转变群众用水方式,提升灌溉效率,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影响。


临渭区:全方位多举措 做好抗旱保粮工作

5月15日,记者从临渭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前临渭小麦在田面积63.5万亩,面对旱情,临渭区迅速响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政策支持、信息报送,全力做好抗旱保粮工作。
  临渭区结合“三贴近”技术服务活动,安排53名技术人员包联涉农街镇,通过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田间开展抗旱保粮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墒情及小麦中后期病虫监测,指导群众科学抗旱、防病、防虫。同时,发挥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快速广泛宣传技术方案。截至目前,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明白纸等宣传资料3.2万份,开展镇村级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农机手79名,组织发动群众抢抓关键时期快速开展抗旱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依托小麦“一喷三防”项目,临渭区在每个镇(街)建立集中连片统防统治示范区或种粮大户示范区,落实项目资金270.8万元,累计实施面积100.3万亩次;用好中省救灾资金,紧急采购一批抗旱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第一时间发放给农户,最大限度减少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合阳县:科学调度强排查 抗旱保粮在行动


5月15日,记者从合阳县水务部门获悉,面对当前严峻旱情,合阳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
  据了解,根据《合阳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相关规定,4月18日8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4月25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思想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调度灌溉设施,加强农村供水设施运行管理,提倡节约用水等;4月29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干旱天气城乡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和各供水单位充分认识干旱天气的严峻形势,制定详细用水计划,切实做好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用水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派出工作组开展干旱灾害防御指导工作的通知》,分组对县域内12个镇(街)灌溉、供水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指导镇、村(社区)做好当前抗旱工作。
  截至5月8日,累计投入抗旱人数402人次,输水4163.8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7.54万亩次。


韩城市:启动抗旱“组合拳” 助力农业生产


5月15日,记者从韩城市获悉,今年春季以来,韩城市持续晴热少雨,累计有效降水量不足,叠加频发的大风沙尘天气,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韩城市迅速采取分类管理、科学施策的抗旱技术措施,针对不同区域水源条件,实施差异化灌溉管理,制定印发《小麦抗旱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韩城市抗旱保粮技术指导意见》等,开展各类抗旱技术指导培训100余场次。
  通过与水利部门联动,组织群众开展第二轮春灌,覆盖金城街道、板桥镇、芝川镇、芝阳镇等农田用水。同时,针对干旱环境下虫害高发态势,建立“监测预警+统防统治”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有效阻断虫害与旱情叠加危害。
  下一步,韩城市将组织农技人员加强田间巡查以及墒情监测研判,重点防范干热风与雨后青枯,充分发挥各类水利设施作用,科学合理进行灌溉。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包片指导灌浆期水肥管理,千方百计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娇

复审:张涛

终审:陈伟

编辑: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