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电力 匠心传承”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劳模工匠风采 | 王海安:土建秦声护光明
聆听先锋故事,汲取榜样力量。致敬在秦东大地书写光明篇章的新时代电力人!本期一起走近土建秦声护光明的王海安。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在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电力人王海安,他既是扎根一线的土建施工班班长,又是将秦腔艺术与电力安全完美融合的“跨界达人”。王海安用原创诗词、秦腔唱段和匠心坚守,为冰冷的电力设备注入温度,让严肃的安全规程化作朗朗上口的旋律,更在险峻的变电站建设中书写下一段段动人故事。
秦腔曲艺高歌安全
王海安:“十大理念润心田,六大行动班组传,感召育人话语全,安全固本勿空谈……”铿锵的秦腔唱词从施工现场传来,演唱者正是王海安。这位皮肤黝黑的陕西汉子,总爱在工歇时来上一段自创的安全主题秦腔,引得工友们纷纷跟唱。
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王海安深知安全教育的痛点:“传统培训容易枯燥乏味,工人记不住。”酷爱秦腔的他突发奇想——何不用传统戏曲传递安全理念?从此,他白天查工地,测地基,晚上伏案创作,将《安规》条款改编成押韵的秦腔唱段,把操作要点写成通俗的打油诗。工友们笑称:“王班长的‘安全秦腔’比罚款管用!”土建工程班员工谭堃:“王班长的诗词,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工作中运用起来也很方便。”
翻开土建施工班人手一本的《原创工作生活小诗集》,电力人的日常跃然书上:“春节加班大闵变,开发区内身影现”“枣庄山路陡峭经,材料运输不轻松”……每首诗句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与经验。
智解纠纷化阻为通
在王海安诗集里那首《大闵变工程记事》,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化解。
当时,项目确定,施工队入场。但是附近的村民想包揽工程,多次前来工地阻挡施工。王海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于这些一无技术,二无证件的村民,王海安主动进村与他们交涉。面对被十几个小伙围住,要求由村里承揽工程的无理要求,王海安在经过前期深入的走访后,抓住问题的核心,携带安全手册入村,苦口婆心地告诉村民无证无技术施工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以曾经血淋淋的教训使村民们明白,电力施工与其他施工工程的区别。最终,经过王海安坚持不懈地努力,危机化解,施工恢复正常。王海安:“摆事实、讲道理,让农民心服口服,最终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为工程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悬崖绝壁电力“愚公”
“电力工程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它连着万家灯火。”王海安常对班组说。
海拔千米的韩城枣庄山区,一条“挂在悬崖上”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这里,坐落着王海安职业生涯中最艰险的工程——枣庄110千伏变电站。
枣庄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位于韩城市枣庄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属用户工程。这里东临黄河,三面环山,气候环境恶劣,进站道路崎岖,施工条件艰苦。
“每次上山,我闭着眼抓紧车门,手心全是汗。”恐高的王海安这样描述进山之路。右侧是百米深崖下的黄河,左侧是随时滚落的碎石,运输车需缓慢前行。对此,王海安制定“三分之二载重法”“晴雨出行表”。工友回忆,有次车轮打滑,王班跳下来搬石头垫轮胎,腿抖得站不稳还开玩笑“咱这秦腔得加段黄河号子。”至今谈起这个工程,王海安都心有余悸:“因为我个人有恐高,所以每次去心里很忐忑,说实话内心很惧怕,但是为了工程顺利进行,每次上山眼睛都闭着的,一直坚持,最终把工程顺利干完。”
如今,登高远望,山顶上的变电站临河而立,在这一片黄土和煤灰中,显得格外崭新、耀眼。
基建背后民生情怀
在采访中,记者跟随王海安来到了白水电网侧构网型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
“78个电池舱模板今晚必须加固完成!5月底并网是硬命令!”在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王海安的嗓门盖过机械轰鸣。
作为陕西首批电网侧储能项目,这里每一分钟都关乎新能源消纳。王海安把工期精确到小时:凌晨6点验收完钢筋模板,7点协调混凝土浇筑,中午12点安排混凝土基础收面,深夜还在画“电池舱排布作战图”。妻子发来视频,他匆匆挂断:“舱体混凝土保湿养护开始了!”
翻阅资料、勘查现场、开总结会,每一个步骤,王海安都严格把关,他告诉记者,全省有两个储电能项目,咱们力争第一个建成使用。
王海安:“工期紧、任务重,我们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30多年来,王海安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从施工员,到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先后参与二十多座变电站电网建设项目,全身投入110千伏孙镇、刘家卓变电站增容改造,为甘钟铁路投运、服务地方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建设的110千伏锦绣变、港口变、民生变获得“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优质工程”称号,330千伏灵泉变、中草变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区域级标杆工地”称号。
从“安全诗人”到“绝壁行者”,王海安始终相信:电力人的作品不是诗歌和变电站,而是千家万户窗口的那盏灯。他现在依然每天徒步上万多步巡查工地。在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行诗:“铁塔银线谱华章,秦声绕梁护安详。莫道桑榆霞光晚,犹照山河万里长。”
采访结束,王海安告诉记者一个心愿,想把所有的施工案例写成诗词或秦腔剧本。“等退休了,我就组个‘电力老班社’,去工地巡演!”夕阳下,他哼着新编的唱段走向基坑,安全帽上的反光条,亮得像一颗星星。
采制:岳娜、白絮飞、樊涛、郭思敏
编辑:思敏
审核:白絮飞
终审:黎英、周新宏
编辑:郭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