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90后小伙转行做花馍 让面团在指尖“生花”
“今年是蛇年,我就想创作一个有着蛇元素的面花,查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老师的作品,很多都是有着传统面花的工艺,有花、有字,我就想能不能添加一些创意,让在面花上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90后面花手艺人姚超对记者说道。
1月21日,记者在姚超的面花工作室里看到,一朵朵生动逼真的鲜花、一个个金灿灿的元宝,其中立着一条清新翠绿,头戴官帽,萌态十足的小蛇,在它的背后还围绕着寓意吉祥的“蛇舞新春 乐享太平”八个字,特别是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心生喜爱。姚超告诉记者创作这个蛇年面花作品从构思创意,揉面、捏花、上色等一套工序下来,共用了三天多的时间才完成。
从2023年开始学习做面花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姚超的“做花馍”手艺已经非常娴熟。“我以前做过广告行业,也开过小吃店,2023年的时候,我的外甥女过周岁,我想给她送一对花馍,当时要得也比较急,找了很多地方都做不出来,最后还是在三原县才买到。后来我就想着自己能不能也可以做花馍。”姚超说自己从小就爱琢磨,对艺术也很感兴趣。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姚超很快就付诸行动,他前往三原县学习花馍手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配面到揉面,从捏造到蒸制,姚超很快就掌握了花馍的制作流程。
这次专业的学习,彻底点燃了姚超制作花馍的热情,一有时间,他就在家研究花馍制作,手艺越发精湛。“现在人们的审美都发生了变化,花馍造型也越来越繁杂多样,你像我做的这个蛇花馍,它腹部的颜色我就是用喷枪进行上色,这样出来的就是渐变的颜色,更加生动逼真。”姚超说道。
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的艰辛。和面、发酵、揉面、捏花、蒸制……花馍的制作工序复杂,捏花的过程更是格外讲究,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数个小时。姚超的面花事业从兴趣开始,随着订单量的增多,他对待花馍制作的态度也越来越严谨,他要把最好吃的、最好看的花馍交付到顾客手中。
“从1月开始,老虎样式的花馍订单特别多,因为咱们渭南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笼,还有给12岁的孩子完灯的习俗,所以最近做老虎花馍比较多,送的一般都是一对,到现在我已经做了20 多对了,面花都按一对销售,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价格都不等,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正月初十了。”姚超高兴地告诉记者。
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姚超有这样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把面花这一民间艺术的精髓学好,更希望能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花馍,学会做花馍。
记者:武玲
编辑:高杏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编辑: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