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叫醒服务” 让“空巢”老人得到爱的温暖
“张奶奶,您在家吗……”12月23日上午9点,临渭区解放路街道新世纪社区党委副书记司潘莹与同事贾晶晶,再次敲响了医药小区93岁张爱玲奶奶家的门。这句呼唤,司潘莹重复了十年,而张奶奶家的门,也为她们开启了十年。“最近天冷,您尽量别出门,有需求就给我们打电话。”司潘莹边叮嘱,边利索地收拾屋子,张奶奶坐在暖气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十年相伴,她们亲如家人。
2015年,新世纪社区的网格长和信息员在走访、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发现,辖区有很多独居的空巢老人,他们由于老伴的离世、儿女又常年在外工作学习,因此长期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状态。新世纪社区党支部在经过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议事会和社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后,提出针对辖区空巢老人实施“叫醒服务”,到2024年,新世纪社区的这项服务已经坚持了十年。
“我们的叫醒服务实施了十年了,十年来,我共服务了13位空巢老人。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早上就会出去锻炼,我上班的时候就能碰到他们,心里就很踏实。到了冬天,天气一冷,我就叮嘱他们少出门,不定期地到家里看看他们,和老人聊聊家常。”司潘莹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世纪社区的“叫醒服务”实施的十年来,共服务了40余名空巢老人,其中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30余名。最初服务的形式是以电话“叫醒”为主,志愿者每天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关注老人的健康情况。可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人听力不好,使用手机也不熟练,经过社区和志愿者们的共同探讨,将“叫醒服务”的形式改为“早敲门、晚问候”。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掌握老人的情况,保障老人的安全。
张晶晶是2023年进入社区工作的,刚开始接触“叫醒服务”工作时,对自己所服务的老人的居住情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太熟悉,只要有时间,她就请教同组的司潘莹,如何跟老人处好关系,如何能更了解老人。司潘莹就带着她去所服务的老人家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
“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志愿者有的退休了,有的调离工作岗位,但是我们也在不停地吸纳新的志愿者加入我们的叫醒服务当中来,跟我们一起为空巢老人服务。”新世纪社区党支部书记雷红玲告诉记者。
在新世纪社区工贸小区,米会芹奶奶握着雷红玲的手高兴地说着话,“冬至那天的饺子包得真香,咱们那么多人在一块包饺子、吃饺子,我开心得很,咱社区再有这活动,你还把我叫上,我也能做。”米会芹奶奶今年81岁了,虽然自己一个人居住,但是儿女也经常回来陪伴母亲,性格开朗的米奶奶告诉记者,这十年来,社区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给自己打电话,逢年过节就给自己带点小礼物,服务她的社区工作人员顾春娟和师晶也经常到家里来陪她说话,只要敲门声一响,她就知道是社区的娃来了。
平凡而善意的举动往往最能温暖人心,这些充满爱意的举动也源自践行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十年的时间里,新世纪社区的“叫醒服务”让辖区的空巢老人得到了爱的温暖。接下来新世纪社区还将继续优化“叫醒服务”项目的实施方式,将联合家政公司、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给老人上门打扫卫生,给老人子女培训护理知识等,让温暖的爱继续延续下去,让“空巢”变“暖巢”,让爱意长流。
记者:武玲/图文 陈昕/视频
编辑:张祯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