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渭南: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4-12-23 20:17:29

2024年,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全力以赴推进医疗卫生、教育、供水、就业、养老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建设,以高质量发展最大程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我市把“补齐供水短板”作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推进,实施农村人饮提标工程、农田高效灌溉工程,提升保障群众饮水25万人。家住潼关县代字营镇南头村的村民孙亲迎再也不用为停水、水压不稳而闹心了,今年水务部门针对南头村、老虎城村等村组的管网老化工程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力解决管网问题中的“急”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安全饮水。

潼关县代字营镇南头村村民 孙亲迎:“以前自来水供水不正常,三天两天放一次水。现在经过改造以后,自来水二十四小时供水,使用也放心,吃着也放心。”

潼关县代字营镇南头村村民 郭亚弟:“改造以后,现在水清了,水流速也好了。”

潼关县属于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县,水源全部来自地下水。为了解决供水这一难题,潼关县实施了人饮抗旱水源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78亿元,由一级泵站、输水管道、鱼化屯调蓄水库和净水厂四部分组成。目前项目已完工,计划2025年1月份试运行,2025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潼关县水务局干部 王刚:“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于2024年9月28日成功试水,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供水能力每天达到2.3万立方米,提升保障6.8万群众饮水,彻底解决潼关人守着母亲河,却喝不上黄河水的难题,也为我县城乡供水提供双水源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31处、受益人口447.7万人,其中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61处、受益人口303.6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32%(全国90%,全省96.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7.5%,居全省第一位(全国60%,全省34.5%)。

此外,我市还加大老年人关爱力度,实施“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新建改造镇(街)养老服务中心30个。在蒲城县党睦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老人们正在开展赛红歌比赛,84岁的宋月英老人担任领唱,沉浸其中,而像这样的群体活动养老服务中心每周都会举办。宋月英老人多年来与女儿相依为命,苦于无人照顾,今年八月他带着63岁的失智女儿,入住党睦镇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她们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蒲城县党睦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 宋月英:“服务人员也是很到位,每天早上起来量血压、测血糖,他们不嫌脏不嫌累、不抱怨,工作一直坚持到底,我觉得在这个大家庭里很温暖、很幸福。”

蒲城县党睦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 曹小春:“从服务上,我们要求每位护工,每天必须尽心尽力提供尽所能的服务,从早上的洗漱一直到晚上的入睡,尽心地去陪伴每一位老人,让老人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不孤独。”

2024年,蒲城县统筹推进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37260㎡,设置养老床位1540张,全力提升基层养老服务能力。

蒲城县民政局党组成员 李峰:“截至目前,今年完成新建和改造8个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累计完成13个,到2025年全县建成17个,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2024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民生事业,实施总投资1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 亿元的社会民生类项目63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8万个,提升改善50所学校办学条件。设立基层中医阁120个,新增托育机构2个、托位2000个,2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污水泵站扩容改造等项目7个,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实施危旧桥梁改造4座,建设公用充电桩2600个,提升农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建成“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公益性零工市场县级全覆盖。

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李平 张妍(实习)

编辑:方雪颖

复审:甘小辉

终审:陈伟

编辑:方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