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 渭南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37件
10月10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南市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贺延就全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贺延说,自年初渭南市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项目、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部署、高标准推进,相继出台 《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渭南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计划》等多项关键政策措施,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召开共建推进大会及联席会议,借助局市共建的有力模式,积极推动各类资源、项目政策以及经费向渭南倾斜。
今年1-8月,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37件,同比增长8.95%;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6件,同比增长80.43%;有效注册商标40556件,位居全省第三。创建期内,49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10家获国家示范优势企业称号,11家获省示范优势企业。蒲城县、渭南高新区获批实施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强园区建设工程。
除此之外,渭南市积极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对在渭3所高校和7家科研机构的400件存量专利进行全面盘活,入库率实现100%。并先后召开了渭南市知识产权金融对接会、推进会,征集需求,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帮助21家企业完成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累计金额2.48亿元,切实缓解了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渭南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地标商标品牌价值,全市拥有众多知名商标和地标产品,部分获国家级荣誉,富平县获批示范区,多项地标产品入选重点名录。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构建“严、大、快、同”保护格局,成功创建省级试点示范。先后开展知识产权“铁拳”“蓝天”“守护”等专项行动,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887件,办理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36件。今年5月,率先运用数字化取证手段,开创保护新模式,临渭区市场监管局成功办理首批县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并联合相关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协作工作办法》《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室、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等,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提升协作效率、凝聚工作合力。积极发挥渭南14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2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以及7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快秦创原(渭南)知识产权检查保护中心、司法保护中心和法治服务保障中心建设,聘任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家44名,专利技术调查官14名,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共治工作,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维权成本,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构建形成大保护工作格局。
将强市建设工作与省考指标、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同步推进,融入深化“三项改革”、服务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推动知识产权与市场监管职能要素融合。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对接需求,全市共有高价值发明专利359件,连续三年举办高价值专利大赛渭南分赛,6家企业晋级全省决赛。同年,渭南建立校地合作和政银企沟通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发挥网点和窗口作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精准化免费服务和指导。在全国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率先开展临期商标品牌预警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可能出现的商标失效隐患。截至目前,已对全市 3600余件临期商标进行了检索,完成各类信息检索10700余次,形成检索报告50份、分析报告25份,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信息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作用。
记者:陈昕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