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高温 守护身体健康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近日,我省迎来持续高温天气,5月19日,陕西省疾控中心提醒:高温热浪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通过科学防护可有效降低风险。
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扰乱体温调节系统,导致中暑甚至多器官损伤。以下人群需要特别关注:户外作业者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体力消耗大,中暑风险高。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体表面积大、运动产热多,夏季活动时易中暑。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基础疾病影响体温调节,耐热极限降低。密闭环境人群如在车内、无空调房间,高温叠加空气流通差,易诱发重度中暑。
省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室内凉爽,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适时开窗通风;避免剧烈活动,及时纳凉休息,关注身体状况,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清淡饮食;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及时就医。孕妇、儿童、老年人应与家人、邻里、社区保持联系,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慢性疾病患者应加强健康监测,如血压、血氧、心率、情绪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户外作业人群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选择浅色、透气衣物,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记者 张毅伟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