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旅亮点纷呈 激活假日消费新热潮
5月2日,游客在西安城墙永宁门拍照留念。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太震撼了!端着‘枪’跟着演员冲锋,‘爆炸声’震耳欲聋,那一刻仿佛穿越回革命年代。作为新时代青年,这场沉浸式体验让我深受鼓舞,今后定要努力工作,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五四”青年节当天,游客刘江在金延安景区体验完红色演艺《保卫延安》后,难掩内心激动。
“五一”假期,陕西文旅系统精心部署,推出625项、超2000场精彩活动,通过打造“游园+”“非遗+”“科技+”等多元场景,激活假期消费市场,让三秦大地文旅热潮涌动。
多元活动 解锁文旅新玩法
“五一”假期,陕西全省文旅活动全面开花,活动涵盖精品剧目、群众文化、非遗体验、旅游促销等多个领域。《长恨歌》《赳赳大秦》《无界·长安》等精品旅游演艺,以精湛舞台表演,为游客带来丰富体验;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更是连续两日单日演出19场,刷新西安大型旅游演出场次与接待人数纪录。宝鸡银杏音乐节邀请知名艺人激情开唱,点燃音乐狂欢;各地草坪音乐会、群众大合唱、广场舞展演等活动,也让市民游客尽情徜徉在艺术海洋。
文化场馆同样精彩纷呈,全省各地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举办700余场主题展览、学术讲座。陕西省图书馆三馆区推出26项特色活动,涵盖讲座论坛、互动体验等多个领域,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成为市民假期好去处。高新馆区的“五一趣读,书来运转”“书香润童心”等活动,深受小读者和家长喜爱,“兰台青缃 古韵永传”古籍修复技艺展等特色展览,更是吸引众多古籍爱好者慕名而来。
长安书院变身千年文明与未来创意的交融之地,“诗画竞秀·奇幻长安——五一艺术奇境之旅”盛大开启,汇聚美术展览、互动体验等四大主题超40场活动,带领市民游客开启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与此同时,300余场非遗展览展演展销活动在各地火热开展,咸阳“大地欢歌 非遗同行”非遗展演,集中展示西安鼓乐、黄河老腔等非遗精品;榆林老街的陕北秧歌、陕北说书,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浓郁陕北风情。
特色体验 激发景区新活力
陕西各大景区、街区也深挖自身特色,推出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主题活动,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历史古迹承载千年底蕴,吸引游客探寻文化根脉。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后的乾陵,在假期迎来全国各地游客,人们慕名前来,一睹“历代诸皇陵之冠”的风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自然风光与文化演艺相映成趣,带来震撼体验。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场快闪活动点燃现场气氛。当地民俗艺人在瀑布岸边表演壶口斗鼓、宜川胸鼓等非遗节目,激昂的鼓点与瀑布的轰鸣声交织。随后,游客与艺人们一同唱响《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等经典歌曲,让爱国情怀在壮阔的自然景观中激荡。金延安景区全新推出的红色演艺《保卫延安》,以七大互动场景为脉络,将整个景区打造成沉浸式红色舞台。游客在“枪林弹雨”般的场景中,跟随演员冲锋,“可感、可视、可触摸”地体验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特色主题活动融合传统与现代,打造多元玩法。华山景区举办“五一欢乐行”“国潮非遗舞华山”主题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武术舞蹈团队带来精彩演出,并通过互动游戏、技艺教学等形式,让游客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汉中兴汉胜境,500多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华美汉服巡游,展现汉文化的典雅与庄重;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策划“花满良辰·绘长安”主题活动,借助数字化沉浸场景打卡、线上线下互动玩法等新内容,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打造出虚实交融的假日文旅盛宴。
非遗体验与美食盛宴,点燃舌尖与文化的双重享受。西安SKP商场三层花园里,“秦地烟火·匠心至味”陕西省第二季非遗购物月暨关中五地非遗美食大集(西安)热闹非凡,如意花馍、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等非遗美食,吸引市民游客结伴而来,感受千年关中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的“2025千人吼秦腔”群众文化活动更是“吸睛”十足。惠敏莉等13位易俗社秦腔名家集体亮相,千余名戏迷游客同吼秦腔经典剧目。活动现场设置的“秦腔文化体验区”,提供秦腔扮相体验、经典唱段教学、戏曲服饰试穿等互动项目;“吼”秦腔换礼等联动活动覆盖易俗社文化街区、永兴坊等西安文旅地标,将秦腔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借助分贝电子感应装置,让游客在“吼”秦腔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
从历史古迹到现代街区,从非遗传承到科技赋能,这个“五一”假期,三秦大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八方游客领略到陕西文旅的独特魅力。
记者 夏明勤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