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黄明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方法、实践要求、价值取向。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改革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实现的。这要求我们掌握破与立的辩证法。破与立,立是发展的基础,破是变革的前提,深刻体现了联系和发展、守正和创新、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也是对改革规律的深刻揭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披荆斩棘、破旧立新、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领导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渐次展开。实践充分证明,“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略,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成功经验。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能以破代立,也不能破字当头,而是要在统筹谋划“立”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破”,在立柱架梁、创立新规的基础上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障碍,在以进促稳的基础上动态联动协调改革。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开启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搭建起的宽阔平台上展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化发展为使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进行。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所决定的,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追求和功能指向所要求的,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密联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破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适应历史前进的要求,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领域逐渐从体制外的增量部分延伸到体制内的存量部分,改革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链下游的商品市场延伸到产业链上游的要素市场,改革的特征逐渐从“做大蛋糕”延伸到“分好蛋糕”和“用好权力”,改革越发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既有利益格局,遇到掣肘和阻碍是必然的。必须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只有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才能具备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立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人民立场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必须坚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从人民利益出发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不断优化制度安排,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