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镇馆之宝 | 青铜“弄器”:芮国第一夫人的“百宝箱”

发布时间:2024-04-23 15:30:36

文物名片

姓名:青铜“弄器”(六件)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两周时期

出土地: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

年龄:2800余岁

户籍登记时间:2005年

现住址: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镂空龙纹方盒、双层龙纹方鼎、窃曲纹圈足匜……与常见的青铜礼器、祭器不同,这些青铜器器形小,铸造精良,设计巧妙,似是案头陈放或把玩之器,故以青铜“弄器”称之。

2800多年前,芮国的一代女王芮姜用它们梳妆打扮,或放在手中细细赏玩。

韩城的梁带村芮国遗址,是我国两周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在这里,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被发掘出来。其中,一组青铜“弄器”十分吸睛。

这组青铜“弄器”共六件,分别为镂空龙纹方盒、双层龙纹方鼎、窃曲纹圈足匜、龙纹小鍑、垂鳞纹罐、素面单把罐。每一件都以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现出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在对这六件青铜“弄器”的做工精细感到赞叹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了它们的主人——芮国的第一夫人芮姜。

她曾掌握国家祭祀权力

芮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姬姓诸侯国。

2004年,韩城市梁带村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群。随着考古队对其展开调查、勘探和发掘,人们得知这里曾经有一座2800多年前的芮国都城。

“2005年,经过数月的大规模勘探后,我们最终确认这里是一处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的大型周代墓地。”4月8日,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蔡海鹏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共勘探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1300多座、车马坑64座,包括带墓道的大墓7座。”

随着文物修复和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人们根据部分青铜器上所铸的“芮公”“芮太子”等铭文,确定这里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墓地。

“当时,在中字形M27号大墓,考古人员发现了七鼎六簋的青铜礼器。簋上铸有‘芮公作为旅簋’六字铭文,证实了这座大墓的主人为芮桓公。”蔡海鹏说,“不过,与M27号大墓相邻的M26号大墓的主人身份却让考古学家产生了疑问。”

M26号大墓与M27号大墓仅隔3米,是一座规格仅次于M27号大墓的甲字形墓葬。按照西周夫妻墓的规格,并排埋葬可谓同茔异穴。考古人员判断,M26号大墓理应是芮桓公夫人的墓。

在M26号大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五鼎四簋随葬品。按照西周大墓丧葬等级要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则是五鼎四簋。那么,这座大墓主人应该为卿大夫。

正当人们感到困惑的时候,在M26号大墓的陪葬品里,一件青铜壶为墓主身份的揭晓提供了重要线索。青铜壶盖内壁铸有铭文三行九字。铭文竖款排列,内容为“仲姜作为桓公尊壶用”。紧接着,考古人员在青铜甗、青铜簋上陆续发现了内容为“仲姜作为桓公尊甗”“仲姜作为桓公尊簋”的铭文。

两周时期,夫人为丈夫做祭器的行为本就少见,而且用的还是自己的本名,并非芮姓,表明“仲姜”夫人有着显赫的地位。

“M26大墓中出土的随葬铜器数量和体量非常大,精美玉组佩和串饰多达九组。这是我们推断她地位很高的证据。”蔡海鹏说。

根据《左传·桓公三年》《史记·秦本记》等文献的记载,考古学家认为,青铜器铭文上的“仲姜”最有可能的身份是芮桓公的夫人、芮伯万的母亲。只不过,史书里的她不再用“仲姜”的本名,而是被冠以国名,称作“芮姜”。

《左传·桓公三年》中记载的“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表明,芮姜曾发动政变将儿子赶去魏国。后来,芮姜成为了掌握芮国祭祀权力的女性。

她既爱戎装又爱红妆

两周时期至春秋时期,“唯祀与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掌握芮国祭祀权力后的芮姜,在对秦作战中起到领导作用,将“祀”与“戎”集于一身。

《左传·桓公四年》记载:“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秦国的失利,虽然有轻视芮国的因素,但也从侧面印证了芮姜的领导能力。因此,芮姜墓中出现卿大夫墓葬规格的五鼎四簋以及其他青铜礼器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这些象征权力、地位的礼器、祭器,芮姜墓中还出土了六件器型小、铸造精的青铜“弄器”。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芮姜不仅是一位能带兵打仗的“女强人”,还是一名爱美爱打扮的“小女人”。

这六件青铜“弄器”是镂空龙纹方盒、双层龙纹方鼎、窃曲纹圈足匜、龙纹小鍑、垂鳞纹罐和素面单把罐。“这几件青铜器物在我国较少集中出现,不好归类。因其器形甚小、造型设计巧妙、铸造精良,似为案头摆放或把玩之器,所以发掘者们称它们为‘弄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方琦告诉记者。

“双层龙纹方鼎形制属商式,大小两件铸接,高10.3厘米。龙纹小鍑高7厘米,造型显然是仿北方系大型炊器青铜鍑,器身上有多组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春秋龙纹。”方琦介绍,素面单把罐高6.6厘米。此前,学界一般认为这类器物的年代在战国至汉代,而芮姜墓中出土的铜罐,为人们正确判断这类器物的年代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镂空龙纹方盒由盒盖与盒身组成,盒盖呈覆斗形。木制盒身原本应内嵌于盒盖,但因年代过于久远,出土时早已腐朽。盒盖底部边框与盒盖内部之间还可见漆木腐朽后的痕迹。“这类方盒一般为古人盛放香料的器具。镂空龙纹方盒应该是芮姜的香料盒,可以理解为现在用来装香水的瓶罐。”方琦说。

垂鳞纹罐盖口沿两侧对称突出两耳与器身两耳相贯通,因此又称贯耳罐,高11厘米,出土时内部有碎玉、天然水晶,应该是存放贵重小件玉器的器具。窃曲纹圈足匜下加铸镂空圈足,盖钮为人面虎身,高10厘米,内部还残留着2800年前的化妆品——铅白。经分析确认,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铅白化妆品。

古代女性的“百宝箱”

除了梁带村芮国遗址芮姜墓葬中出土的这组“弄器”外,我国许多地方也曾出土过这类器物。

河南浚县辛村出土的小型铜方奁,山东省枣庄市东江村小邾国遗址出土的虎钮方奁,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的梁姬罐,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小铜罐……

这些器物大多与日常铜器、礼器、祭器有所区别,不好归类,因此,考古工作者把这些器物称为“弄器”“杂器”“看器”。

一般情况下,考古工作者以这些器物中盛放何种实物来判断其具体用途,如根据在青铜盒内发现的玉制品、珠石、铅白,推测其可能是首饰盒、化妆品盒。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河南固始城关镇侯古堆楚墓出土了装有花椒的青铜盒,陕西宝鸡市渭滨区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装有鸡骨的青铜盒,盒内实物难以明确器物的具体用途。

因此,也有学者表示,这类制作精良考究的青铜盒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实用器,并非为陪葬而专门制作的冥器。

虽然这些“百宝箱”出土地不同,其中放置实物也不同,但仍存在较多共性:它们体积较小,铸造工艺较为复杂,大多出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高等级女性墓葬中。这些细节体现出古代丧葬制度的沿革。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