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临渭》系列报道《守护健康有“医”靠》【第一集】优化资源 区域医疗次中心护航群众健康
(记者:陈博)2024年,临渭区卫健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做实医疗卫生服务,切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今天起《临渭新闻》播发四集系列报道《守护健康有“医”靠》。今天播出第一集《优化资源 区域医疗次中心护航群众健康》。
一大早,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主任许梅正在接待第一位患者,详细询问患者情况,并现场给出了诊疗方案。在这里,患者除了能接受常规的坐诊服务外,医务人员还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提供更先进的诊疗服务,这些都得益于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
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主任 许梅:我们妇产科通过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实施,对科室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内部环境更加优越,同时增加了电子阴道镜及宫腔镜等先进设备,通过对环境的整体改造及设备的增加,能够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
与此同时,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也开展了手术业务,建设运行手术室、消毒室、供应室等业务,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外科主任 胡海平:我院从2024年10月至今,已开展骨折内固定手术和混合痔及体表巨大肿物等二十余例手术,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诊治能力,同时可开展普外科,四肢骨折及内固定取出等一二类手术项目208种。
据了解,自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健全学科设置,规范建设了急诊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9个业务科室,建设运行了“名中医工作室”,增设床位至95张,更新16排32层螺旋CT,增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等30余台先进诊疗设备,并修订完善12个管理制度。先后与渭南市第一医院等5家医院签订协作帮扶协议,从医疗管理,技术培训等9个方面进行帮扶。
临渭区下邽中心卫生院业务副院长 严渭平:我们力争三年左右将医院打造成渭北区域辐射周边卫生院,业务能力突出,中医康复特色明显,具有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的区域医疗次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临渭区崇凝中心卫生院也是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中的典型代表,村民任军良深有感触,前几日因肩膀疼痛前来问诊,医务人员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中医疗法,症状有了明显改观,他打心眼里高兴。
临渭区崇凝镇村民 任军良:通过大夫的按摩,针灸,反正就是通过治疗以后,第二天我就明显感觉肩膀不太疼了,我就说持续多治疗几天。
临渭区崇凝中心卫生院借助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积极与渭南市第二医院等区直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每周都会有上级医院业务骨干前来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
临渭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李蕊叶:我们会给基层医院培养耳鼻喉专科人才,为建设区域医疗次中心奠定基础。
据了解,自2024年3月以来,临渭区崇凝中心卫生院积极推进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向前持续进展,期间,对门诊诊疗区域、住院病区以及医院围墙进行了整体翻新、中医楼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区域集中的中医综合服务区。新购置大型设备有1台联影40排UCT和好克腹腔镜系统,在胸腹腔X线断层扫描检查和微创手术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新增眼科、五官科两个基础科室,使得基础科室得以健全,扩增15间病房,实际开放床位将达到100张。
临渭区崇凝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李天明: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推进卫生院次中心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当前,临渭区卫健局已建成东塬崇凝、西塬阳郭、渭北东片故市、西片下邽4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分别辐射片区内周边卫生院,整合医疗资源,提升诊治能力,全力推进医疗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区级医院共选派50多名骨干医师,帮助区域医疗次中心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诊治能力,初步形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枢纽,有效缓解了中心区域医疗服务压力,为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奠定坚实基础。
临渭区卫健局体改股股长 董海伟:我们将发挥区域医疗次中心特色,打造重点科室,变输血为造血,结合“医疗卫生双下乡”“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百名名医进临渭”等活动和区级医疗质控中心专业优势,加强次中心业务能力提升,有序推进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多举措激活四个区域医疗次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编辑:于小欢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