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健康临渭》周革川: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

发布时间:2024-12-09 18:56:29

​(记者:王林)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在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就有这么一位医生,他扎根一线二十余载,甘做居民健康“守护人”,“电话叫,周大夫到”是周边居民对他最朴实的评价,他就是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全科医生周革川。

画面中的人就是周革川,刚刚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他便拎起出诊包匆匆赶往患者家中。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周革川:一般咱入户的都是老年人居多,陕西这边的习俗,到家里边看病你不穿白大褂可能效果更好。

给周革川打来电话的是惠园社区居民李瑛,前段时间,李瑛母亲突发脑溢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开始居家康复,李瑛没有照护经验,一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时就求助周革川,而周革川每次都会赶来熟练地为李瑛的母亲做康复护理,并不时叮嘱家属居家照料的注意事项。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居民 李瑛:因为有一个大夫给我指导,我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无论是中西医哪个方面,他都能随时随地给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一个很好的建议。

李瑛告诉记者,周大夫与她们家打交道已经十来年了。在惠园社区,只要有居民求助,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周大夫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精心诊治,直至病人的情况有所好转。这次母亲病重,也多亏了周大夫及时诊治,才捡回了一条命。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居民 李瑛:看着我妈这个情况,赶快就叫120,周大夫、韩大夫,社区的好多大夫跟着120一直送到医院,确定脑部的出血已经控制住了,完后周大夫和他们的团队才回来,已经晚上都12点多了。他这个人,对于老人,对于亲人,对于病人的付出,他就像我妈妈的儿子一样。

周革川出生在渭河之滨的农民家庭,谈及从医之路,他很是感慨。因为自幼丧父,周革川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8岁如愿以偿考入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红会医院工作。2002年回到临渭区惠园小区开了间小诊所,当了一名天天背着药箱走东家、串西家的社区医生,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周革川:从小因父亲这事就想学医,学下本事,最起码给自己的家人就医提供了方便。后来,就想着把自己周边的这一亩三分地守护好,把患者照顾好,也是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在行医路上,周革川治的是病,给的却是情。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出诊,周革川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惠园小区及周边多个小区大批“粉丝”的追随,成了无人不识的“公众人物”。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居民 赵光成:周大夫在这小区一二十年了,给大家的服务非常周到,咱这小区现在离不开周大夫,因为周大夫随叫随到,有好多疑难问题,病症可以到周大夫那去咨询,服务很到家,很受欢迎。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居民 魏芳珍:半夜有了病半夜一叫就来了,随时叫不到五分钟就来了,来了给我看了病,还给我把药带上,比亲人还亲。

据了解,惠园社区居民总人口数6068人,其中,需要上门出诊老年人就有620余人。现如今,周革川的个体诊所早已转型成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他及其团队依然坚持每周至少下社区3-4次,年门诊量达三万三千多人次,每年出诊建立家庭病床一千一百多人次。

临渭区杜中小区居民 武秦友:周大夫走这么远的路,这么冷的天过来不容易,我很感激,周大夫调整药也很及时。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室主任 李虹:我们站长在我们心中,亦师亦友,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正是他这种性格,使我们的团队更有凝聚力。

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是周革川一直无悔地坚持。他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从医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居民提供“家门口”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是大家心中名副其实的“社区健康卫士”。

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周革川:出一次诊,就是跟居民拉近一次感情,我也喜欢跟大家打交道。今后,我还是要一如既往地把上门工作做好,给大家服好务,尽心尽力守护好一个个家庭的健康,这既是医生的本分,更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责任。

编辑:于小欢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