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进展顺利
(记者:陈博)南塬生态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临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动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项目,打造主城区与南塬之间的生态廊道,全力向南塬“山水林田塬沟草”大海绵体建设目标进发。
这几天,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苗木栽植,挖坑、扶苗、浇水、覆土等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临渭区林业局不时组织人员到场查看工程进展情况,询问施工方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对于负责该项目的临渭区林业局来说,时刻掌握工程进展至关重要。
现场工作人员:栽后一定要把水浇到,另外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因为路上车比较多,咱得工人出来进去要注意安全。
临渭区林业局党组成员 贺宝良:我们这是南塬北坡六号标段,凿壁栽植主要就是紫惠槐,还有这个月季爬山虎等这类灌木树种,凿壁栽植这块总共栽植了80000株,大概就是3200多平方米,目前全部完成,后期就是加强浇水,和这个覆土,进行养护,到明年春季就这个达到黄土不裸露、泥土不进城的这个建设目标。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南塬“山水林田塬沟草”大海绵体建设的重要环节,项目范围内地形地势复杂,进而导致了施工难度加大,临渭区林业局立足实际,精心部署,实施了无人机作业,对苗木进行栽植,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临渭区林业局党组成员 贺宝良:南塬北坡这个坡面交通不便,苗木运输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为了加快项目进度,采用无人机进行运输,无人机这个运输就是一个就是速度快,基本上一个无人机一天能运输200到300(株)树,然后第二个就是比较安全,无人机可以达到这个人没有办法上去的地方,而且能进行远程操控,所以就是在安全系数上比较高。我们在栽植这块苗木运输方面采用无人机这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这个先进的方式。
目前,该项目谷坊等拦蓄设施完成70%,围埂、鱼鳞坑、凿壁栽植等水土保持措施完成80%,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完成60%,共栽植乔木共57300余株,栽植灌木及地被40余万株。
临渭区林业局副局长 杨霄:我们本次的南塬生态修复项目融合了水利,水保,海绵,园林,林业等综合理念各种措施,通过塬头蓄水,塬面控水,沟底净化等综合措施的利用,达到泥土不进城,塬面更美丽的目标。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15公里长的绿色廊道,南塬植物群落将逐步恢复,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年可减少土壤流失约2.3万吨,增加蓄水量50万立方米,同时泥水进城、滑坡、道路塌陷等问题届时也将得到缓解,将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和美好生活示范区的发展。
临渭区林业局副局长 杨霄:(项目)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施工量,形成南塬“山水林田塬沟草”大海绵体,为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贡献一份力量,给渭南市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范静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
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