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同心 抗旱保粮】富平县齐村镇横坡村1200亩小麦“喝”上“救命水”
(记者:张创飞 通讯员:张乐)入春以来,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富平县齐村镇横坡村1200亩小麦面临严重旱情危机。面对“渴”不容缓的麦田,齐村镇横坡村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镇政府紧急拨付专项资金支援,以“与天争时、保苗保粮”的紧迫感,打响了一场守护粮食安全的抗旱攻坚战。截至目前,齐村镇横坡村1200亩麦田灌溉全面完成,苗情明显好转。
旱情紧急:麦苗喊渴牵动人心
“抽穗期前浇不上水,今年的收成就悬了!”炎炎烈日下,齐村镇横坡村党总支书记杨六九深一脚浅一脚踩在干硬的土地上,身后是数十位眉头紧锁的村民。
今年春季,齐村镇降水量较往年减少四成,上游水库水位下降,灌溉渠水量严重不足,。经过横坡村两委干部走访发现,作为产粮大村,眼看着1200亩小麦陷入“干渴”状态。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望着远处一块块干涸的土地,杨六九书记坚定地说:“必须抢在小麦抽穗期前想办法通水,这是保收成的最后窗口期!”
干群合力:低水高灌巧解难题
横坡村位于齐村镇中部,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受旱的1200亩小麦正处于地势较高的北部,原本依靠上游水库自上而下利用高低地势自然流水灌溉,而今年春季干旱少雨,上游水库也没有富余水量,只能依靠机井灌溉麦田。
但是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机井位置较低,上游较高的麦田难以通过井水灌溉。经过村两委干部反复测算,高地麦田海拔比机井高出35米,常规灌溉鞭长莫及。“架管道、建泵站,把水送上去!”杨六九说。
方案既定、说干就干,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旱行动在横坡村拉开序幕。与此同时,镇财政紧急拨付5万元专项资金,20吨水泥、2000米管线等物资星夜调运进场。
“我家劳力都去修渠了,连70岁的老父亲也扛着铁锹上了工地!”村民王建民说。烈日下,在村党总支书记杨六九的带领下,众人分工合作,修建4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抽水管道800米,架设抽水泵1台,修建电房一座,架设电线170米,电线杆2根,仅用6天便实现低水位灌溉高地势麦田的设想,打通了拯救麦田的“输水通道”。
麦田复绿:稳粮稳产底气足了
“哗哗哗……”田地旁,汩汩清水顺着沟渠流入田间,蔫黄的麦苗逐渐挺直“腰杆”。“现在麦子‘喝饱’了,穗子眼看着鼓起来,我这心里踏实多了!”村民田万国抚摸着青绿的麦穗笑道。暮色中,杨六九摩挲着磨秃的铁锹,望向返青的麦田:“老天爷出考题,共产党人就要带着群众写出满分答卷!”
据齐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测算,此次抗旱行动挽回20万斤粮损,更浇筑出“高位水池+智能泵站”的抗旱新模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亚龙表示:“群众主动投工投劳,政府精准施策支援,这场抗旱战不仅保住了粮食,更凝聚了民心。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为乡村振兴筑牢‘粮仓’根基。”
一把铁锹、一股清流、一份担当,齐村镇干群携手在麦田里书写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答卷,展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守护粮食安全最坚实的防线。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胡斌
初审:张创飞
审核:唐红萍
终审:王艳
编辑:胡斌